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以下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踢的好,砸的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②“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
            • 2.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实现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几代人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我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年份国家经济比例(%)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6021.826.152.1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我国实现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不能过多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4)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对比材料三和四,中国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
            • 3. 口号代表一种精神、一种希望,也曾使国人振奋。下面口号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实业救国    ②民主与科学    ③“自强”“求富”  ④“超英赶美”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 4. 口号,它是“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它倾注了人们的心血,凝聚了人们的希望,浓缩了人们的情绪。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节日——国庆,自然把呼喊口号作为国民感性宣泄的重要渠道。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每年国庆的口号都会有所变化。下列国庆口号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迅速解放台湾西藏和一切尚未解放的地方!
              ②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实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奋斗!
              ③决心超额完成今年一千二百万吨钢的任务!
              ④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 5. 下边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图中所示信息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     ]


              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C.“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D.“大跃进”运动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 6. 下面是1957—1963 年中国粮食国际贸易情况统计表(单位:万吨)(资料《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84 》),下列关于该表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1958年,由于多地粮食亩产过万,粮食大丰收,故出口多    
              B.1959年,人民公社体制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粮食增产,故进口少    
              C.1961年,党积极纠正,大量进口粮食以满足国内需要    
              D.1962年,由于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粮食出口大于进口
            • 7. 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     ]

              A.破坏了国民经济
              B.提高了生产效率
              C.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D.加快了工业化步伐
            • 8. 下面是一名同学整理的历史读书笔记,记录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对此历史时期,正确的认识是   

              [     ]

              A.从“左”倾冒进到国民经济调整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
              C.“文化大革命一到实施拨乱反正        
              D.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9. 为克服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我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   
              [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 10. 1957年7月31日,《浙南大众报》发文说:“‘包产到户’现在虽然已在许多地方被丢进了垃圾桶,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抱着狐狸精当美女’,恋恋不舍。”上述材料说明
              [     ]

              A.文章极力宣传“人民公社化”运动
              B.“包产到户”不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要求
              C.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
              D.农业合作化运动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