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     ]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 2. 人民公社体制约存在
              [     ]

              A.10多年
              B.20多年
              C.30多年
              D.40多年
            • 3. 下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     ]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 4. 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决定在三年时间内减少2000万城镇人口。其主要目的是
              [     ]

              A、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B、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C、支援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D、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 5. 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     ]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形成的,因为这次会议
              [     ]

              A.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审查和解决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 7. 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人农村调查。其目的是
              [     ]

              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
              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实际成就
              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
              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
            • 8. 下图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 9.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
              [     ]

              A.解决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问题
              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落实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经济方针
            • 10. 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
              [     ]

              A.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C.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