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  )
              A.民众普遍认同西方民主政治
              B.经济变革向政治变革的转变
              C.走立宪道路成为历史的主流
              D.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大众共识
            • 2. 《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中提到“教育工作应该为战争与进行广泛的马克思共产主义的教育服务观点出发,教育为着战争……用教育工作帮助战争的动员“,这种教育(  )
              A.具有泛政治化倾向
              B.走群众路线
              C.具有全盘苏化倾向
              D.服务抗日战争
            • 3. 1866年7月22日的《上海新报》,刊登了一则介绍英国机器图画的广告,内云:“本馆新到英国寄来画图一箱.镌刻工细,奇巧非常.本馆陆续印诸新报上,俾寄来新制之器皿,既能增人见识,复可开人心思,凡西国时尚之器,华人可一目了然.…如合己意,不论农工商贾,何妨自行买来,以应必需之用.”对上述材料理解有误的是(  )
              A.《上海新报》应该是外商在华创办的中文商报
              B.该广告极力向中国推销机器及产品
              C.广告促使农工商贾纷纷购买机器
              D.新报广告增长了国人对西方器物文化的见识
            • 4. 1924年12月,北京电车公司成立,但开业当天出现数千名人力车夫阻止电车通行的现象。《申报》对此进行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最后电车公司交3万元救济贫民平息了事端。此事说明(  )
              A.近代化受传统观念的重重阻挠
              B.近代化会不可避免地激化社会矛盾
              C.大众传媒能在近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D.化解社会矛盾是近代大众传媒的职责所在
            • 5. 下表为《申报》的部分纪事,该纪事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年份                             纪事
              1918年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
              1932年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
              1937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
              1938年香港版出刊
              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B.《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
              C.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
              D.《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 6. 如表为民国时期各类报纸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年份                          纪事
              《申报》1918年该报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
              《中央日报》1932年多次发表“赤化祸害论”的社论
              《新民日报》民国27年,社址所在的县城沦陷,不得不宣布停刊
              《救亡情报》其发刊词说:“抗战救亡”是全国人民的呼声
              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B.民国时期的报纸报道都客观公允
              C.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
              D.民国时期的各类报纸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 7. 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指出:“批评家指责,大众传媒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因为大部分电子媒体和它们传递的信息是源自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在反对文化渗透的同时,一些国家改良欧洲和美国的技术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例如,电视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建设,因为大部分的电视工业史由国家控制的。”这主要表明(  )
              A.国家控制的电视传媒具有反文化渗透的目的
              B.大众传媒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
              C.文化的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D.国家控制不利于电视工业的发展
            • 8. 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 9. 19世纪后期,一位中国人从欧洲买回一种设备他称之为“神镜”。后来,杭州有人利用这种设备做生意,招牌上写着“第二个我”。这种设备是
              A.望远镜
              B.电影放映机
              C.照相机
              D.电视机
            • 10. 2010年5月27日,以“移动互联网的亚洲机遇”为主题的GMIC全球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召开。如果你作为一位记者采访主持人的问题是“你同意把互联网比喻为全人类的大脑的说法吗?”你得到的答案可能是 (     )
              ①因特网能够使信息的及时反馈得到实现 ②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所需要的资料
              ③因特网可以代替人脑进行一切活动     ④电脑可以代替人脑进行高水平的脑力劳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