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2.

              2007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6所师大部分师范生免费上学,条件是毕业后回生源地从事中小教育10年,这样做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对教育的投资
              B.支持落后地区教育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加强基础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发展
            • 3.

              普及义务教育是中国为提高公民素质而实施的一项战略决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建国初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 4.

              记者小王在河北某农村小学采访时,发现一男孩一手握放羊鞭,一手握笔在教室外认真“旁听”,小王告诉他要以法律为武器,保证自己实现上学的梦想,该法律武器应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①“有教无类” 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 ③“三个面向”思想 ④发展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6.

              1970~1976年高校招生采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带来了学生文化素质差的弊端。邓小平复出后,为改变这种状况采取的重大抉择是(    )

              A.提出“双百”方针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恢复被停止的高考
              D.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 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法)雨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成为“保存胎儿的酒精瓶”的原因。(3分)

              材料二  1862年在北京成立的同文馆,1862、1863年在上海、广州成立的广方言馆。特别是1868年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所设立的翻译馆,它们都是官办的编译西方科技书籍的机构。这些机构大都由外国人主持,一共有460多种西方科技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出版。……从洋务运动时期开始,中国不断派出留学生到西方国家学习科学技术。……1896年后,一些学者相继成立了“务农会”、“地学公会”、“舆算学会”、“地图学会”、“测量学会”等。……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还没有开始。         

              ——许庆朴、张福记《近现代中国社会》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前期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3分)

              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先是大力发展实用技术,在积累了相当的经济余裕和技术经验后,逐步加强了基础研究。日本始终注重发挥民间企业的积极性。由民间企业唱“主角”,专门研究机构和大学唱“配角”。一些大型企业的科研经费均占其销售总额的7℅到10℅。日本主要引进“软”的技术专利和技术诀窍。从不盲目引进“硬”的成套设备。战后日本最大的技术引进项目,东丽公司的尼龙技术的引进费只相当于中国宝钢付给新日铁公司引进费用的1℅℅。                                           

              ——《中西500年比较》

              (3)依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战后发展科技的做法。(3分)

              材料四 观察下列图片

              (2)根据材料四,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2分)还存在着什么问题?(2分)

               

            • 8.

              下表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入学履历,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姓名:      

              张卫红

                     推荐评语

              性别:

              出生好,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中国共产党;阶级立场坚定,在农村广阔天地里锻炼20多年。

              年龄:

              35岁

              家庭出生:

              贫农

              文化程度:

              小学

              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
              B.《义务教育法》实施
              C.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
              D.文革后恢复高考
            • 9.

              (22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文化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剂或催化剂,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

              材料一: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二:《中国清代科技史》中写道:“如果把中国科技发展史比作一只航船,那么当我们翻开它几千年的航行日志时,就会发现,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1644~1911年),这268年的航程是如此艰难曲折。鸦片战争前,水浅风弱,驶速迟缓;驶出中世纪的港湾后,它虽然易桅换桨,可又面对着险恶风云和那般多激流险滩。”

              材料三:据1949年10月调查,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0000人,其中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还不到500人。全国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只有22个研究单位,200多名研究人员。

              ——《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的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通过材料一,我们可以得到关于古代中国科技的什么信息?(2分)你还有哪些医学和农学的史实能够证明古代中国科技“让西方人望尘莫及”。(4分)

              (2)材料二说明了我国古代科技出现了什么问题?你认为造成这种问题的关键在哪里?(4分)

              (3)材料从材料三到材料四,我国科技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四的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4)材料三中的现象不是偶然间形成的,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哪些因素促成了这种现象的出现?(6分)

              (5)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等特点。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2分)

               

            • 10.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项“壮举”是指我国:

              A.1950年开始的扫盲教育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C.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2001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