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这一决定的核心主张是(    )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教育提升国民素质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 2.

              (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制度曾被当做封建糟粕,受到过猛烈的批判,然而“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改编自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等

              材料二  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中小学毕业会考暂行规定》,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教育部长朱家骅说:会考“可以检查一般学生程度是否提高”,“会考制度,并非用以使任何学识突出之学生得一荣誉,实为考查学校成绩之另一方法”。陶行知说:“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在学生赶考的时候……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还有人著文说太死知识不合教育原理,不利学生健康。1936年,教育部令各省教育厅、局,将原依学生会考成绩计算学校成绩办法改为仅发表参加会考学校名单,重申对毕业学生之操行及体育成绩,各校应严加考核。

              —— 摘编自高奇《中国教育史研究•现代分卷》

              材料三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科学技术这么落后怎么行?要承认落后,承认落后就有希望了。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我希望从现在开始做起。

              ——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77年5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历史上科举制曾经起到的积极影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国民政府公布会考规定所引起的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概括争论双方的理由。(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至90年代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党和国家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3分)

               

            • 3.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A.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B.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确立教育“三个面向”思想
            • 4.

              王军同学在整理父亲的书房时。偶然发现书中夹着一张阵旧的大学招生宣传册,其中介绍有“教育大革命”的内容,学校办学体制有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学习三类。这经宣传册最早应印刷于(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 5.

              王军同学在整理父亲的书房时。偶然发现书中夹着一张陈旧的大学招生宣传册,其中介绍有“教育大革命”的内容,学校办学体制有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学习三类。这经宣传册最早应印刷于(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 6.

              1952年秋院系调整前,清华大学各院系不设专业,重视外语、基础理论和人文知识的学习,学生在一、二、三年级重在学习基础理论,四年级着重学习专门知识。院系调整后,按照苏联工科大学教育模式按系设立专业,由一所综合性大学变为工业大学。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 7.

              文史学者宋云彬在日记《红尘冷眼》中说:“(某日)晚,参加(浙江省政协丽水调研活动)文教专业组,听取丽水县文教方面负责人之报告,报告扫盲工作者谓经过八昼夜的苦战,扫了五万文盲,每人认识了一千五百字。”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科教兴国”战略正在落到实处
              B.“教育革命”在全国各地广泛展开
              C.“大跃进”运动波及文化教育领域
              D.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收获成效
            • 8.

              新中国确立的教育方针是

              A.教育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学校向人民大众敞开
              B.教育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广大工农“开门”
              D.教育要为政治服务,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 9.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 10.

              2001年,中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但这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势在必行。2002年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就体现了教育具有(    )

              A.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B.历史性作用
              C.统筹性作用
              D.阶段性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