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07 年,在纪念高考制度恢复30周年时有人写道:30年前的12 月10日,我有幸 参加了那一次史无前例的“中华第一考”。当我从公社党委办公室拿到那张盖着鲜红印章的 “准考证”时,我一下子从麻木的惯性中惊醒,我意识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刻来到了。这表明高考制度的恢复(    )

              A.使我国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备
              B.激发了社会成员的求知热情
              C.使社会素质得到普遍的提高
              D.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
            • 2.

              20世纪50年代,我国调整大专院校。“人文学科受到了抑制,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进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减。……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这一史实说明

              A.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专业人才
              B.“双百”方针得到顺利实施
              C.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奄体制的影响
              D.“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
            • 3.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新中国教育体制。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同时,对旧中国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吸收革命根据地教育经验和借鉴苏联模式,在经济困难、教育落后的条件下,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雏形和体制基础。关于这一时期的教育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
              C.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D.启动“211工程”计划和“希望工程”
            • 4.

              建国初人民教育的奠基工程有

              ①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③制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④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5.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 6. 通过“科教兴国”战略,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判断对错)
            • 7. 1977年5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的这一看法(  )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要求
              B.推动了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
              C.揭开了改革开放大潮的序幕
              D.首次提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 8. 材料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东南沿海地区被日军占领,中国政府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税收,军费开支剧增,财政状况极为窘迫。中国108所高等院校中,91所遭日军轰炸,25所院校被迫停办。一些人力主实施战时非常教育或国防教育,主张中断一切正规教育,停办高中及大专院校。国民政府提出“战时应作平时看”,“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尤其当国家临到存亡断续的关头,成为绝对的需要,这是一个国家最强韧、最可靠的生存力量”。政府有计划地将沦陷区90%的高级知识分子和37所高校转往犬后方,教育部长以个人名义建立贷金制度,为来自沦陷区学生提供生活资助,后改为公费制,对大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费,共资助学生128000余人,其中包括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等一批日后闻名世界的科学家。对海外留学生给予救济,并继续派遣留学生赴海外学习。抗战期间,全国专科以上高校增加了33所(31%),教员增加了3623人(48%),学生增加了41575人(99%).学龄前的儿童入学率从战前的43.4%上升到了胜利前的76%,初等学校学生数量几乎是战争爆发前的2倍。在职业教育方面进步更加明显,在校学生
              人数由战前的7000人增长到了25000余人。抗战期间教育经费在国民政府的财政支出中仅次于军费,居政府财政支出的第二位。
              一一摘编自侯杨方《不绝的薪火:抗战时期的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教育改革的影响。
            • 9. 到2006年,“希望工程”共接收捐款超过30亿元,捐建希望小学12559所,救助农村失学儿童289万名。国家还加大西部教育的发展力度,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使边缘地区教育面貌发生很大变化。这样做是为了(  )
              A.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B.提升民族地区教育水平
              C.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D.落实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 10. 1977年12月,全国570万青年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统一招生考试,以下情景在当时的考场可能出现的是(  )
              A.考场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考场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大红标语
              D.特写:语文试卷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