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其中”社会革命是指(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 2. 1906年,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里所说的“政治革命”主要是指”(  )
              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联俄联共
            • 3. 新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其中,在民生主义方面的进步有(  )
              A.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B.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C.提倡“自由、平等、博爱”
              D.提出“节制资本”
            • 4. 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些新的思考。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D.“天下为公”
            • 5.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共的“新三民主义”,即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而将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重要的位置”。1905年,孙中山明确把“平均地权”作为民生主义的核心,并解释其含义是:核定天下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土地增值归国家所有,以防止贫富悬殊而实现国民共享国家财富。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的精神      ②关注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的问题
              ③注重缩小贫富差距                    ④彻底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便是主张民权的大同世界。又“言必称尧舜”,就是因为尧舜不是家天下。尧舜的政治,名义上虽然是用君权,实际上是行民权,所以孔子总是宗仰他们。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又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他在那个时代,已经知道君主不必一定要的,已经知道君主一定是不能长久的,所以便判定那些为民造福的就称为“圣君”,那些暴虐无道的就称为“独夫”,大家应该去反抗他。由此可见,中国人对于民权的见解,二千多年以前已经早想到了。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1924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核心观点。材料中引用的孔孟“民权”思想与孙中山民权主义的思想有何本质区别?孙中山提出“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的现实意图是什么?(8分)
              材料二    外国从前只有三权分立,我们现在为什么要五权分立呢?其余两个权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这两个权是中国固有的东西。中国古时举行考试和监察的独立制度,也有很好的成绩。……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的流弊,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像这样的政府,才是世界上最完全、最良善的政府。国家有了这样的纯良的政府,才可以做到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1924年)
              (2)在建立和完善古代监察、考试制度方面,秦始皇和唐太宗分别有什么贡献?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政治思想的特点。(8分)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10分)
            • 7.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符合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B.反映了民主革命的目标
              C.表达了国共合作的意愿        
              D.宣扬了民主自由的观念
            • 8.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范于未然,因此他提出(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 9. 材料一美国人已经意识到了,民主制度不仅可能是虚弱无力的和不明智的,也可能是专 制的、压迫性的。于是,他们找到了限制它的办法,即联邦制,它使得任何地方都不存在完全的 民主制度。中央政府只从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的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 政府拿走的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罗马人知道如何让君主制度无害,那就是使其分立;美国人 则将民主制度一分为二,从而解决了更为难缠的问题。
              --秋风《立宪失败的个案:阿克顿论法国大革命》
                  材料二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中山便在巴黎发表谈话,说:“中国于地理上分为二十 二行省,加以三大属地即蒙古、西藏、新疆是也,其面积实较全欧为大C各省气候不同,故人民 之习惯性质亦各随气候而为差异。似此情势,于政治上万不宜于中央集权,倘用北美联邦制 度,最为适宜。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心 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贯矣。”
              --王兵华《论民国时期的联省自治运动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州政府实行分权的理解。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生前这一设想没能实施的国内社会因素。
            • 10. 《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中反映的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  )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C.认识到工农阶级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