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都是以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为动力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

              ——《孙中山全集》第6卷

              材料三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材料四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阐述的核心观点,为此孙中山进行了怎样的理论创新? (2分)

              (3)材料三认为“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分别出现了怎样的文化倾向?各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特点。(2分)

               

            • 2.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在土地问题上,孙先生主张“耕者有其田”。……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2分)

              (2)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发表于哪一时期?(2分)这一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什么重要理论?(2分)材料二在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上分别提出什么主张?(2分)材料二表明《论联合政府》与新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分)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或手段上有了新的变化,指出其变化之处,(2分)始终不变的是发展经济的宗旨,主要有哪些?(3分)

               

            • 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图1孙中山像和题词                 图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1) 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4分)

              (2) 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分)

              (3) 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分)

              (4) 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1分)

               

            • 4.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图1                   图2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江、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1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讲话破解了哪两个束缚人们思想的认识问题?(2分)今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二十周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年的“南方谈话”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2分)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

               

            • 5.

              20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如图所示)。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性。根据他们的历史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3分)

              (2)为寻找适合本民族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三位伟人分别形成了怎样的理论?其理论成果分别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什么?三位伟人分别领导中国走过怎样的发展道路?(9分)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

              材料二   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

              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

              ——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材料四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的讲话

              材料五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中哪一项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了哪一部宪法?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

              (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思想和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材料五与材料三、四相比有何变化?综合材料三、四、五,谈谈你对党章修改的认识。

               

            • 7.

              由于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A.使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             B.致使革命阵营成分复杂

                  C.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D.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

               

            • 8.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 9.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首先社会矛盾是(   )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民族资产阶级与满洲贵族的矛盾
              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
            • 10.

              孙中山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三民主义,作为其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

               A.民族主义      B.民本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