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列宁在评价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时说:“在亚洲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中,是什么经济必要性使得最先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纲领能够被人接受呢?这是因为必须摧毁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封建主义.”这反映了(  )
              A.封建土地制度依然在中国占支配地位
              B.“平均地权”政策具有很大空想性
              C.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
              D.俄国革命受到了“平均地权”影响
            • 2.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
              A.希望完全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革命指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C.希望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
              D.我国民本思想自古就有且最为发达
            • 3. 最近几年民生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民生”一词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话语之一。
                  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压倒全场)时代也。……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而况追逐于人已然之末轨者之终无成耶!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1905年10月20日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请结合中外史实,评述孙中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4. 某地孙氏后人想征集一幅祠堂大门对联,以下可采用的对联是(  )
              A.首创共和蠲帝制,独谙韬略著兵书
              B.岷江水利千年颂,昌谷诗风万里香
              C.一统江山明社稷,四书精典宋圣贤
              D.海战献身致远舰,文行图志伯牙琴
            • 5. 从兴中会、同盟会创立时的“驱除鞑虏”,到民国初肇时的“五族共和”,再到国民革命时的“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发展轨迹是(  )
              A.从反对帝国主义到民族自强自立
              B.从立足汉族本位到追求中华独立
              C.从暴力革命手段到和平主义思想
              D.从反满兴汉目标到联合满族人民
            • 6. 孙中山曾经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是要打破资本制度……所以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此语表明民生主义(  )
              A.终极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
              B.在关注民生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C.超越了孙中山资产阶级的范畴
              D.把“赚钱”和“养民”对立起来
            • 7.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是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此番话表明孙中山(  )
              A.认识到了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B.发展了“民族主义”的内涵
              C.正式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D.着手进行国共合作
            • 8. 近代以来的世界是“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圆(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战舰已就,则内地出洋之商,愿禀请各艘扩货者听。东西海权之争实在南洋,西夷之本土距中因甚为遥远,其窥吾圆必以南洋为基地。(据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孙中山提出,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须重戎备而固海防。盖无舰船,海防无从谈起,有舰船而无训练有素之才,无以用之,有舰械人才而无良港,则海军无驻足之所,-切皆备而无民生之政府,则必导甲午之覆则。海事既备,当以中国人工用船荒之时建船舶、兴商务,勾连世界,亦可得鱼盐之利,可围海造田、潮汐发电。(据边疆网《中国海权研究》)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魏源、孙中山海权思想的异同点。
                  材料三  1890年,马汉出版了《海上实力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书中阐述了海上商业对于国家的财富机器实力的深远影响,为了使本国民众所获得的好处超过寻常的份额,有必要竭尽全力排斥竞争者。为了获得这种制海权,就必须拥有“海上实力”。这种“海上实力”不仅包括了强大的海军,而且还包括商船队、海外殖民地和军事基地,甚至连国家制度、民族性和生产力也被纳入其范畴。马汉的解释,一方面是美国当时日益增强的政治经济实力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美国企图凭借实力向海外扩张的表现。(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2)《海上实力对历史的影响》一出版,在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就吹捧该书为“绝妙的书”。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西奥多•罗斯福如此吹捧该书的原因?并说明该书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
            • 9.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孙中山选集》
              材料二  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中华民国法规缉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
            • 10.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陕甘宁边区所实行的是(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三民主义,我们对于任何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都没有超过革命的三民主义的范围。就目前来说,革命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其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就是要为全国一切抗日的人民谋利益,而不是只为一部分人谋利益,全国人民都要有人身自由的权利,参与政治的权利和保护财产的权利。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各得其所。--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材料二“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性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但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说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还十分落后的缘故。
              这个共和国将采取某种必要的方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实行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口号,扫除农村中的封建关系,把土地变为农民的私产。农村的富农经济,也是容许其存在的。这说是“平均地权”的方针。--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对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解读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为实现民主我所提出的经济方针并对其进行评价。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