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抚今追昔,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令他忧虑重重的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令他念兹在兹(念念不忘)的中国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他魂牵梦萦的中国现代化的理想正在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

              ——胡锦涛总书记在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陈云同志建议决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增加回顾以前28年历史的段落。他说:有了党的整个历史,把毛泽东在60年中间重要关头的作用写清楚,那么,评价毛泽东就有了全面的根据,也就更能说服人。

              ——张树军主编《红色决策:中国共产党重大会议实录》

              材料三   簇拥着邓小平巨幅画像的“春天的故事”方阵经过天安门城楼,呈现出了群众游行的第二部分“改革开放”。身穿绿色服装的男女青年组成“春天的故事”方阵,手持黄色迎春花花束和粉色桃花花束,簇拥着1984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巨幅画像。广场上出现了“解放思想”四个大字。现场放出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中的讲话:“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孙中山先生为“念兹在兹的中国人民的生活”提出过哪些主张?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7分)

              (2)材料二中陈云同志建议决议“增加回顾以前28年历史的段落”的目的是什么?(2分)

              (3)毛泽东一生中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在于什么?(4分)

              (4)材料三中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指出体现这一精髓的两个“宣言书”。(6分)

              (5)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概括出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4分)

               

            • 2. 关于三民主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B.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C.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代表了当时民主革命的方向,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 3. 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A.变法维新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社会主义
            • 4. “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C.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 5. 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其中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 6. “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我_们实行民生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对于资本制度只可以逐渐改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材料表明孙中山(   )
              A.提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B.主张用民生主义改造资本主义
              C.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                     
              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 7. 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能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 8.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材料中的观点主要体现了                                      
              A.自由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 9.

              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诺

              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

              A.①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0.

               三民主义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  

                  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