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  1911年11月15日北京的《爱国报》以《中国共济会出现》为题,刊发报道:“近日大局纷扰,南北相持,内部之廉烂,外部之乘机内外人士,莫不引为忧虑。闻有某某志士组织一中国共济会于天津。该会之宗旨,首在要求停战,北军之停战,由立宪党要求政府,南军之停战,由汪设法向南军鼓吹。此议既决,则组织国民会议,聚集全国代表,协议政体。政府及南军共应服从国民之同意。”第三天,《顺天时报》刊载了国事共济会简章:
              (一)本会以保持全国领土(各省及各藩属)之统一为宗旨。
              (二)本会依前条之宗旨,要求两方停战,鼓吹组织临时国民会议,解决君主民主问题,以免全国战争之祸。(三)本会会员平日主张君主立宪者,担任请愿北京政府赞成本会办法,平日主张民主立宪者,担任请愿武昌军政府赞成本会办法。
              --桑兵《辛亥国事共济会与国民会议》
              (1)根据材料,概括国事共济会中君主立宪者和民主立宪者的相同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代国事共济会的作用。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普遍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与“君主”掺和在一起的,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作主”。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冯桂芬
                  材料三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近代早期的民主思想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
              (2)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的进步性表现在哪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进步主张的社会背景。
            • 3. 中国古代没有雅典式的民主制度,近代也未建立起像样的民主国家。对于我们这个封建历史漫长、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度来说,民主是个迷人的字眼,也是近百年来力追不舍的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
              --摘编自郭延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杈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共和的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共和国是平等之国,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共和国是自由之国,自由是人民的天赋人权。”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据材料一、二提供的历史信息,概括康有为和孙中山在追求民主道路上呈现的异同点。
                  材料三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力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成长。”
              (2)概括材料三作者对待学习外国制度所持的观点,并用材料一、材料二的信息及实践结果论证作者观点的合理性。
            • 4. 从全球视角看国家发展和外交制度
              西欧9-13世纪是封建庄园兴盛时期,到11世纪中叶以后新城市和集市涌现,最大的集市数香槟集市(从西欧、北欧和东方运来的货物都在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六座城市交易,成为全欧性的商业中心).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形成为城市贵族。教会虽然在文化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但教会并不能完全扼杀人们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渴望。大学生抒发个人情怀的校园诗歌流行,被称做“世俗的拉丁诗”。--摘编自《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1)结合所学,概括11-13世纪的西欧和中国宋元时期的共同之处。
              首脑外交是指国家元首或政治首脑亲自参与的外交活动,这种外交形式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外交活动多由君主所垄断,君主都是以个人身份从事外交活动。在古代中国,君王视中国为天下中心,要求周边国家遣使朝贡。
              到近代,随着国家主权等观念的出现,否定了朕即国家的概念和私人外交权,外交活动主要由职业外交人员来开展,职业外交的基本精神就是法治精神,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减少了人治因素。中国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也逐渐产生了职业外交。
              进入20世纪,在世界大战的诱发下,出于讨论战争和战后世界重建问题的需要,首脑外交又日益流行起来,例如二战期间美苏英首脑聚首产生了重大影响。二战后首脑外交并未结束,而是在两极对峙中发展为一种成熟的外交实践形态。从1955年美苏首脑第一次会晤,媒体开始正式使用首脑外交一词,但是当时所报道的首脑外交仅限于指东西方大国间的外交。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现代化交通工具使首脑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对外访问,同时通过现代通讯设备使首脑在离开国家以后仍然能够保持对国内的有效领导,加之人类面临的许多共同问题也要求各国首脑广泛接触。首脑参与外交活动与日俱增,甚至大有取代职业外交官之势。
              (2)结合所学,解读首脑外交的发展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结合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的相关史实,说明在中西文明的交融中,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是如何取得社会进步的。
            • 5. 1924年1月有国民党人说:“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国民党人的这一观点(  )
              A.正确解释了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
              B.有利于推动国共两党的密切合作
              C.发展了民族主义,使之适应新形势需要
              D.表明孙中山思想实现了质的飞跃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井冈山的斗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政治纲领“名称叫什么?其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述“三个革命“的核心是什么?简述孙中山在民国成立后有关社会革命方面的重要活动。
              (3)材料三中“边界红旗子“指什么?“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
              (4)分别概括三则材料反映的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及其主要思想理论。
            • 7. 2013年春天的两会,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农民的一种梦想:有一小块土地,靠天过日子;建一个家,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年复一年;自私自利,不讲公德;讲义气,不讲法制;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不患寡而患不均;期盼明君、清官、侠客。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我过小日子,我自得”。
              --摘自《中国梦的前世今生》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造成中国古代农民梦想“我过小日子,我自得”的历史原因。
              材料二  在基本上是以同族之人民互相吸引,建为一国,同时将国境内之语文、律法、风俗予以融合,使成大国之象。
              --孙中山:《万国公报》(1905)
              (2)材料二蕴含的主要思想什么?归纳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探寻中国“强国梦”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孙中山“强国梦”破灭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具体而言,大跃进其实就是毛泽东的一个“强国梦”。当然,如果我们能够理解那个时代的话,我们应当能够发现,这还不只是毛泽东一个人的梦,它也是当时举国上下成百上千万人想要创造人间奇迹的集体雄心的写照。也只有这样一种狂热的强国冲动和极端的民族自信,才能够使全国亿万人,上自毛泽东,下至一般干部与民众,都陷入到那样一种盲目的自信和热情之中,造成那样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体失智的历史现象。
              --《学问有道:中国现代史研究访谈录》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理解大跃进“不只是毛泽东一个人梦”的原因?从特点、方式和后果方面简评大跃进运动。
              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2013年全国人大闭幕会上的讲话》
              (4)从经济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对此有何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