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霍布斯鲍姆在其《革命的年代》一书中着重表现了19世纪的历史。他认为,19世纪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
              --《英国工业革命的思想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有益启迪》
              材料二  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生活的时代(1812-1870年)正好也是英国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他以其艺术家特有的敏感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并在其小说中真实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时代。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研究英国的工业文明,可以给我们一些借鉴意义。研究狄更斯作为一个作家对于现代化的经验与感受,可以深化我们对我国现
              代化的认识和思考。
              --《狄更斯小说中的工业文明》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这一时期科学理论和技术进步的代表性成果。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借助狄更斯小说作品用以研究英国工业文明的合理性。综合材料一、二,谈谈英国工业化给我们的认识与思考。
            • 2. 英国女作家夏洛特•勃朗特著的小说Jane Eyre,被当时的《每季评论》说成“趣味低劣”,“正是在滋养了宪章运动的那种思想情绪的推动下才写出了这样的书”。书中女主人公Jane对Thornfield 的主人Rochester先生说:“我的灵魂归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据此可判断这部小说诞生的时代(  )
              A.17世纪中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20世纪中期
            • 3. 法国大文豪雨果称赞某文学家“笔直地奔向目标,抓住了现代社会进行肉搏。他从各方面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像,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他发掘内心,解剖激情”。下列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与与雨果赞美的文学家作品风格最为相似的(  )
              A.
              B.
              C.
              D.
            • 4.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当地时间10月11日13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莫言。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莫言,他“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下面对“魔幻现实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哥伦比亚著名作家马尔克斯创立
              B.形成幻景和现实交织的画面
              C.表现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D.带有浓烈的神话色彩和象征意味
            • 5.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善于描写小人物的不幸命运,揭示资本主义的不平等与虚伪;还以准确的细节描写,制造与再现气氛,特别是大都会夜生活的气氛。下列作品与欧•亨利的创作艺术风格有相同之处的是(  )
              A.
              B.
              C.
              D.
            • 6.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流淌在人类血液中的两大文艺因子。下列各项中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搭配结构不符的是(  )
              A.古代中国:《离骚》--《诗经》
              B.近现代世界:《唐璜》--《人间喜剧》
              C.近现代世界:《自由引导人民》--《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现代中国:《茶馆》--样板戏《红色娘子军》
            • 7. 某位文学家认为,艺术创作要“根据亲眼看到的生活中的图画,根据从生活中得出来的结论进行创作”。体现这一创作理念的作品是(  )
              A.《离骚》
              B.《西游记》
              C.《唐璜》
              D.《人间喜剧》
            • 8. 作为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的第一个国家是俄罗斯。
              中俄两国的关系用“复杂多变”来概括绝不过分。一个高水平、强有力的中俄关系,不仅符合中俄双方利益,也是维护国际战略平衡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帝运用军事和外交双重手段,迫使俄国接受中国的谈判建议。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
              --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二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两年后……1920年5月决定建立莫斯科东方大学……瞿秋白、刘少奇、任弼时……等首批去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东方大学中国部改名为孙逸仙大学,又叫中山大学。
              --宋健《百年接力留学潮》
              中国老一辈革命家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我们这一代人也读了很多俄罗斯文学的经典作品。我年轻时就读过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文学巨匠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俄罗斯文学的魅力。中俄两国文化交流有着深厚基础。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演讲
              材料三   经历了两国关系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之后,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和中国在苏联解体后都成熟起来了,双方都很现实,在普遍使用的国际关系准则基础上建立起“君子之交”。
              --李凤林《中苏关系的历史与中俄关系的未来》
              (1)指出康熙帝如何运用军事手段迫使俄国政府接受中国的谈判建议?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尼布楚条约》签订的历史意义。
              (2)据所学知识回答,俄国十月革命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留学生(知识分子)产生了什么影响?请指出习主席提及的托尔斯泰最重要的三部长篇代表作,并概括托尔斯泰对俄国文学的影响。
              (3)分别简述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大起大落”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试举一例中俄两国始创的体现“君子之交”的新型国际关系组织,为什么说该组织的成立是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
            • 9.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被被誉为“诗史”,法国近代文豪巴尔扎克的小说则被称作“社会百科全书”。他们的作品都(  )
              A.属于真实的历史纪录
              B.开启了现实主义文学潮流
              C.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
              D.揭示出社会发展基本规律
            • 10. 巴尔扎克写道:“写《人间喜剧》的念头来自对人类和动物界之间进行的一番比较,社会同自然界是相似的。……如同动物有种类的划分,社会过去存在着、将来还永远会存在千殊万类。既然布丰竭力通过一部书来表现动物界的全貌,那么不是也应当给社会完成一部类似的著作吗?”巴尔扎克创作《人间喜剧》的目的有(  )
              ①用小说研究人类社会的状况        ②用小说描述人类社会的历史
              ③用小说研究人和动物的区别        ④用小说反映动物世界的全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