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文坛出现的一个新的文学流派,其经典代表作是(  )
              A.《百年孤独》
              B.《第二十二条军规》
              C.《日瓦戈医生》
              D.《寂静的春天》
            • 2. 捷克作家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故事怪诞离奇,无确定的时间和地点,无前因后果,表现了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卡夫卡的作品风格应属于(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 3. “如果你能证明自己发疯,那就说明你没疯。”这句话出自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1923-1999年)的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据此可知,下列作品与《第二十二条军规》风格相同的是(  )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等待戈多》
              D.《玩偶之家》
            • 4. “垮掉的一代”是属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分支,它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中叶,风行于美国。该流派的作家用怪癖的内向自我探索和向下沉沦的态度来表示对社会的不满。下面与“垮掉的一代”流派产生的背景有关的有
              (  )
              ①种族歧视现象的存在  ②侵越战争的失败  ③冷战的加剧  ④”新经济”的兴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 5. 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喜获若贝尔文学奖。《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代表作,叙述了1950年以后中国农村近50年的变迁,小说以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为主人公,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他不断地经受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小说正是通过“各种动物”的眼睛(生死轮回的艺术形象),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下列与该作品风格最为接近的是(  )
              A.《人间喜剧》
              B.《巴黎圣母院》
              C.《百年孤独》
              D.《悲惨世界》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卢校的社会契约在恐饰时代获得了实现,对自己的政治能力丧失了信心的市民等级,为了摆脱这种恐怖,起初求助于腐败的着政府,最后则托庇于拿破仑的专制统治。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朱维之、赵澄《外国文学史》
              材料二右图是1907年毕加索创作的作品《亚威农少女》.当时有人批评道:“(他)好像在表示我们应该换换口味,用麻屑的石蜡代替我们吃惯的东西。”而直到30年后的1937年,《亚威农少女》的价值才为人们所认识,这一年它的转让价是240万美元。因为,这是毕加索对以往艺术方法的彻底决别,成为一个新的美
              术画派的风云人物。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版的外国戏剧集有76部。其中现代主义戏剧竟占一半以上。可以说,当时西方已经出现的各现代主义戏剧流派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几乎无所遗漏地被介绍了过来。
              --杨文华《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对中国戏剧的深层影响》
              (1)材料一中,作者对由理性主义指导建立起来的社会是什么看法?举例说明这种看法对文学艺术创作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中“新的美术画派”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艺术流派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知识分子大量介绍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目的是什么?
            • 7. “他深邃的眼睛看到了人类的两难困境:荒诞--现世的绝境和等待--精神的塌陷。作为个人,他无法给身处困境的人们寻求到良方,但是通过他笔下的人物之口,他寄予了未来的人一种期望……”。材料中的“他”是(  )
              A.托尔斯泰
              B.巴尔扎克
              C.贝克特
              D.狄更斯
            • 8. “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与“这个画派”风格相同的文学作品是(  )
              A.«巴黎圣母院》
              B.《等待戈多》
              C.«大卫•科波菲尔》
              D.《母亲》.
            • 9. 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在经历了18世纪的辉煌后,到19世纪时暴露出阴暗的一面,进入20世纪更是呈现出衰颓的面貌。东方文明能否为西方文明带来福音,正日益成为全人类关注的焦点。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思想文化领域而言,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当时的欧洲人……为法国启蒙思想家那些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所折服。一时间,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
              --吕一民《法国通史》
              (1)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新思想”有哪些?分析这些思想当时在欧洲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著名西方作家群体,长期生活和工作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有切肤感知和体验,他们已经反反复复亲尝过资本主义这个梨子,他们所说梨子的滋味应该是比较准确的,真实可信的。巴尔扎克曾说:“法国社会将要作历史家,我只能当书记员。”
              (2)巴尔扎克的作品属于哪种文学流派?在巴尔扎克看来,“梨子的滋味”是什么?
              材料三  西方现代主义作品是“疯狂的时代鞭打出来”,“世界是一场恶梦”,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和精神世界比作万物枯死的“荒原”,荒原里也有人,但是死去的幽灵,是“快要死了的活死人”。
              (3)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是什么?该流派出现的背景可能与20世纪哪些重大事件相关?有人认为,20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正在走向崩溃,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材料四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发表了宣言,宣言中说道:“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
              (4)材料四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