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毛泽东在其著作中说“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根据材料判断这篇论著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联合政府》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 2.

              《剑桥中华民国史》记述:“毛泽东力排众议,说服了这些溃不成军的士兵、矿工和农民组成的部队,撤退到湘赣两省交界的偏僻山区。”在“偏僻山区”毛泽东撰写了:(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持久战》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论人民民主专政》
            • 3. 下表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发表的几部代表性作品。其内容反映毛泽东的思想出发点是( )
              A.独立自主
              B.批评与自我批评
              C.武装斗争
              D.理论联系实际
            • 4. 毛泽东在一本著作中指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这本著作是毛泽东思想
              A.萌芽时期的著作
              B.形成时期的著作
              C.成熟时期的著作
              D.发展时期的著作
            • 5. 日本国会议员冈田春夫说:“毛泽东和列宁一样,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而且正在创造着历史,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这句话说明毛泽东(  )
              A.第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C.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彻底改变了20世纪世界的政治格局
            • 6. “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以下史实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参加了中共“一大”
              B.组织领导了秋收起义
              C.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
              D.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毛泽东指出:“正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束缚了中国人民的生产力,不破坏它们,中国就不能发展和进步,中国就有灭亡的危险……革命是干什么呢?就是要冲破这个压力,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解放中国人民,使他们得到自由。所以,首先就应该求得国家的独立,其次是民主。没有这两个东西,中国是不能统一和不能富强的。”
              --摘编自《毛泽东文选》第三卷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运用中国近代各个阶段的有关史实加以论证。
              (说明: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 8. 在历史的长河中杰出人物往往对历史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观察下面各图,回答相关问题。

              (1)分别概括指出他们在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上的主要贡献?
              (2)通过学习他们的历史事迹,谈谈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 9. 《历史学家眼里的毛泽东》中记载:“红一方面军将士的浴血奋战,中央高层的开明、务实,与各部队首长强烈要求改变被动型行军等意见,以及实现了‘不流血式’的改组中央和军事指挥机构,是会议成功的诸要素。”以下对该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内的矛盾与分歧
              C.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将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毛泽东酷爱走动,全国各地都喜欢去看看,但却不喜欢出国。他一生只出过两次国,都是去苏联。第一次是在1949年12月。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开始后仅两个小时,苏联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贺电就发到了中南海。两个月后,新中国主席毛泽东决定亲赴莫斯科访问。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商谈废除不平等的中苏旧约,签订新约,寻求苏联经济和技术援助;同时祝贺斯大林七十寿辰。此次出访,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正式出访。第二次是在1957年11月,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出访莫斯科,主要是参加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大会,简称为莫斯科会议。因为在赫鲁晓夫主持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上,发表了谴责斯大林的秘密报告。这个报告泄露之后,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引起了思想的混乱。所以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互相交换意见,认为有必要召开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国际会议,对一些重大问题统一思想。这两次出访的目的地虽然相同,但出访过程、所受待遇却截然不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毛泽东两次出访苏联时的国内外环境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两次出访活动对我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