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文革”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迫害;而“文革”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
              A.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过程
              B.文艺的繁荣不会持久
              C.文艺的兴衰与政治环境变化有关
              D.文艺根植于人们生活
            • 2.

              1980年,潘祎和黄晓菊两位青年因为不堪生活的揉搓发出了一个引起全国大讨论的哲学疑问——“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杂志社收到6万多封来信参与讨论。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经济高速发展中青年们的迷茫
              B.文革对人们心灵造成巨大伤害
              C.此后出现反思文革的伤痕文学
              D.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
            • 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恢复“双百”方针为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的根本原因是:(    )
              A.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B.纠正了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
              C.党和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重视
              D.“双百”方针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 4. 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
              A.“双百”方针的贯彻
              B.昆曲名剧的涌现
              C.大众舆论吹捧宣传
              D.昆曲艺术的高雅
            • 5.

              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文坛上出现了一些暴露苏联社会生活中缺乏人情温暖、     对人冷漠、缺乏真诚等弊端的作品,称之为“解冻文学”。我国出现类似的文学现象开始于

              A.20世纪50年代中期
              B.20世纪60年代末期
              C.20世纪70年代末期
              D.20世纪80年代中期
            • 6. 旅美华裔学者许芥昱认为:中国大陆自1976年10月后,短篇小说最为活跃,并说:“最引大众注目的内容,我称之为'Hurts Generations'”。你认为“Hurts Generations”的核心思想内涵是
              A.从国际角度审视中国社会现象
              B.谴责极“左”路线造成的影响
              C.反思严重践踏社会主义法制
              D.检讨各级各类民主制度被破坏
            • 7. 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文坛上出现了一些暴露苏联社会生活中缺乏人情温暖、对人冷漠、缺乏真诚等弊端的作品,称之为“解冻文学”。我国出现类似的文学现象开始于
              A.20世纪50年代中期
              B.20世纪60年代末期
              C.20世纪70年代末期
              D.20世纪80年代中期
            • 8. 下列摘编自李育民《废约史研究30年》,概述了20世纪80年代探讨废约问题的部分专题论文。废约问题的探讨反映出(  )

              作者及其专题论文

              论文期刊来源

              方铭《关于苏俄两次对华宣言和废除中俄不平等条约问题》

              《历史研究》1980年第6期

              李光一《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的废除不平等条约》

              《史学月刊》1985年第4期

              韩渝辉《中国是怎么样得以在抗战时期实现废约的》

              《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5期

              王淇《一九四三<中美平等新约>签订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评析》

              《中共党史研究》1989第4期

              A.政府试图调整外交理念
              B.学术研究环境得以改善
              C.“科教兴国”战略影响
              D.列强侵华影响极其深远
            • 9. 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共同作用是(  )
              A.调动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B.促进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C.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D.推动国民经济调整的顺利完成
            • 10. 下面的资料中该作品问世时,正值中国的(  )

              A.“文化大革命”后期民众逐步觉醒
              B.拨乱反正成为时代呼声
              C.徘徊前进寻找新的方向
              D.对外开放正向内地深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