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B.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C.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D.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 2. 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正在天津博物馆举办的《家风耀中华》主题展览上,展出的400余件珍贵图片和文献,展现了古代先贤修身齐家的家国情怀、革命先辈言传身教的崇高风范、历史名人恪守传承的人生境界和普通百姓代代相传的做人操守,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家风与国风】家风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之中,彰显着国风与国魂。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中庸》第二十章 (1)“仁”的思想是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首先提出的?根据材料一,分析它有利于形成怎样的家风文化?
                  材料二:【家风与党风】不管是在盒戈铁马的战争岁月,还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共产党人始终引领着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
              1921年远在苏联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的张太雷在家书中写道“没有国家民族的昌盛,就不可能有家庭和个人的幸福。”在张太雷牺牲后,他的女儿正是怀揣这封家书,一路追随父亲的脚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2)概括说明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的?
              材料三:【家风与民风】家风文化反映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与城市文化发展一脉相传。
                   梁启超创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新模式,他提出一整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培养孩子树立国家思想,树立自尊、自由、自治、讲权利、讲义务等新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博大的父爱给予孩子们细致入微的关爱与指导,使膝下9位子女成为不同领域的专家,创造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
                   有人曾问梁思礼先生:你从父亲那儿继承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得很肯定:“爱国。父亲生前曾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这一句话,支撑了我一生的追求。”梁思礼还曾说过,梁启超对他的最大影响就是爱国主义思想和忧国忧民。抗战期间,梁思礼虽然生活在天津的外国租界里,但是国难当头的气氛,仍然给少年梁思礼很深的印象。他曾说:正是因为受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使我牢固地树立了国家必须强盛的观念,这百余年来我们受到的欺负使我感到我们一定要变成一个强盛的国家。
                   梁思礼(如图): (1924.8.24-2016.4.14),梁启超的第五子。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194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学士学位; 1947年获辛辛那提大学硕士学位; 1949年获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1950任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技术员;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创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新模式”的时代背景。
              (4)结合张太雷女儿和梁思礼先生的成长经历,谈谈家风文化对于一个人人生道路选择的影响。
            • 3.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4. 中国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二次历史性转折,毛泽东思想形成于(  )
              A.五四运动时期
              B.井冈山根据地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列宁《论欧洲联邦口号》
              (1)材料一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怎样的革命观点?结合材料二,说明列宁是如何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丰富发展这一观点的?
              (2)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材料一、二有何共同点?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发展列宁的革命理论?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元年,太宗谓黄门侍郎(指门下省副职)王珪曰:“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或有护己之短,忌闻其失,有是有非,衔以为怨。或有苟避私隙,相惜颜面,知非政事,遂即施行。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此实亡国之政,卿辈特须在意防也。”
              --吴兢(唐)《贞观政要•政体第二》
              材料二“国家承明制,矫明弊,……而天子亲揽万几,一切取裁于上,百执事拱手受成,上无权臣方镇之擅命,下无刺史守令之专制,……渐摩既久,以推诿为明哲,以因袭为老成,以奉行虚文故事为得体。”
              --《魏源集》
              “州县为奉法之吏,法欲其易避而难犯。今则科条繁多,惟薄书期会之为急,少有龃龉(抵触,意见不合),即千吏议,虽有愿治之心,不能自行其意,亦莫不苟且其心思,为自全之计。”
              --周镐《上制军条陈利弊书》
              材料三  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我们的斗争目的是要从民权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我们的任务第一步是,争取工人阶级的大多数,发动农民群众和城市贫民,打倒地主阶级,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政权,完成民权主义革命,由这种斗争的发展,跟着就要执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这些伟大的革命任务的完成不是简单容易的,它全靠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策略的正确和坚决。……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中央设置中书、门下省的目的。为此唐太宗对门下省官员提出了怎样的告诫?
              (2)根据材料二,清代中期政府官僚作风存在着什么问题?综合魏源和周镐的分析,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毛泽东倡导一种怎样的工作作风?这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有何体现?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1927~1931年间在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 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
              (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 8. 习近平主席说过:“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二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1924年4月20日)
              材料三   一九三○年一月五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联邦体制建立的积极意义。
              (2)概括孙中山在实践中是如何仿效欧美文明的?
              (3)结合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相关史实,来说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并分析探索这种革命道路的历史意义。例举建国初期又是如何探索中国独特的民主建设道路的?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我们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遵循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就胜利;什么时候,离开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违背了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就失败,就受挫折……让我们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更加自觉地贯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学好文件抓好纲》
              材料二 ……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或“顶峰”,可以不受实践检验;并不认为他们作出的结论不管实践情况如何都不能改变;更不要说那些根据个别情况作出的个别论断。他们处处时时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论、论断、指示……他们从不容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圣经”来崇拜。--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材料三 ……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不但如此,有的人还认为谁要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谁就是犯了弥天大罪。他们的观点,实质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搬就行了。--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
              请回答:
              (1)三则材料涉及的最根本的分歧是什么?
              (2)材料一对该问题采取什么态度?它提出了什么观点?
              (3)材料二、三对该问题采取了什么态度?联系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概括指出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实质。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以专注于文化批判始,仍然复归到政治斗争终。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又一次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同步。中国近现代历史总是这样。
              ——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1)你认为当时北京正进行着的“文化批判”运动是指什么?这场运动的核心主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常常出现“救亡压倒启蒙”现象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在诸多构建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面深度和广度而言 ,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的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了建立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
              ——徐迅《民族主义》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49年中国共产党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在军事、思想理论、政治等方面做了哪些准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毛泽东是最早的探索者”……“毛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和挫折也为开 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借鉴。”“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 领导集团的核心,继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 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川大学者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