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1976年“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两者的根本共同点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
              C.坚持民主集中制
              D.坚持继续革命的思想
            • 2.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图1              图2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图3             图4

              1982年中共十二大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1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2分)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1分)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1分)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2分)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2分)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所走的道路构成了中华民族百年追求,这一追求的主流目标是什么?(2分)

               

            • 3.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有三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的共同点是

              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②科学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③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      

              ④实事求是是他们思想的核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4.

              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沿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出现了三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三大人物和思想理论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
              B.都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
              C.都关注广大农民的土地问题问题
              D.都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 5.

              (15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九十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辉业绩,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磷、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城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材料二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亊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則任何乡村都是不能“狭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红旗》(1930年5月24日)

              材料三  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历史地位做出了枳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亊业)的救星”。

              ——《国内外邛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

              材料四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抹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亊。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阅读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4分)材料一体现的思想对中国革命有何重要作用?(1分)

              (2)外国学者关于邓小平历史地位的评价是否符合实际?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90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哪三件大事?(3分)分别简述其意义.(3分)

               

            • 6.

              发表于1940年1月,阐述中国革命理论和策略,在政治思想方面主要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性质、领导权等问题。“在今天的中国,这种新的……国家形式,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形式。它是抗日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又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的。”上述材料来源于百度词条,它是毛泽东的哪一部著作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 7.

              毛泽东丰富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的是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 8.

              根据毛泽东的分析,中国革命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其主要依据是

              A.中国的社会性质
              B.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中国革命的任务
              D.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 9.

              有人说,一部中共的历史,就是一部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不断创新的历史。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共建立至今,形成了哪些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5分)

              (2)20世纪40年代形成的理论成果通过哪些文章在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4分)该理论的精髓或灵魂是什么?(2分)

              (3)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理论成果对以往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最大突破是什么?(2分)该理论

              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2分)

              (4)进入新世纪,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提出的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分)该理论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3分)

              (5)结合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认为一个政党永葆青春的经验教训是什么?(2分)

               

            • 10.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

              ①《论十大关系》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