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
              (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史记•商君列传》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咏商鞅诗》
              材料三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四  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恃德者昌,恃力者亡”等治国原则。
              --引自《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商鞅变法所涉及到的措施。
              (2)据材料二、三,概括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3)运用商鞅变法内容说明材料四的观点,并谈谈对今天改革的启示。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作壹(指专务耕战)而得官爵……所谓壹赏者,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商君书》
              材料二  故宪章旧典,始班俸禄。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
              --《魏书•高祖纪》
              (1)材料一中的思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哪些体现?其“利禄官爵”的调整有何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俸禄制度的特点。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梭伦)把一切行业都看的很高贵……梭伦看到雅典贫瘠的土地不能维持不断增值的人口,所以非常注意发展手工业,使不从事农业的公民都操习二种行业……为了便利商业贸易的发展,统一度量衡制度,整顿货币。
              --李天祜《古代希腊史》
              材料二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赋税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与商鞅采取的经济政策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政策对两国政治文明发展的不同影响。
              (3)据此谈谈你对两次改革成功原因的认识。
            • 5.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开启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化的是(  )
              A.推行县制
              B.废井田制
              C.统一度量衡
              D.建立户籍制
            • 6.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有(  )
              A.改革取士之法
              B.改变土地所有制
              C.重视农业生产
              D.限制旧贵族权力
            • 7. 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指导思想是(  )
              A.农商并重
              B.重农抑商
              C.重商主义
              D.无为而治
            • 8. 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
              D.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 9. 商鞅强制推行小家庭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革新秦国家庭制度
              B.打击旧贵族势力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增殖秦国的人口
            • 10. 《商君书•赏刑》记载:“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必以其数断。”对材料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
              A.执法等级有别
              B.量刑参照功过
              C.法律一视同仁
              D.严刑酷法治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