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地一次重要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给事中李安世上言:“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归今主,以绝诈妄。”魏主善之,由是始议均田。
              --《资治通鉴•齐纪二》
                  材料二 (太和)九年,(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即种植)……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艰异州他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
              更代(离职)相付。
                 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着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改革前北魏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改革时解决土地问题的相关规定,并指出其积极作用。
              (3)从文明史的视角,指出孝文帝上述改革的历史价值。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拓跋宏从小受到的是汉文化的熏陶与教育,围绕在他身边的大臣是一批具有极高文化修养的汉族士大夫。《魏书•高祖纪》说他“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冯太后还亲自将儒家的忠孝、仁爱、礼义等道德思想传授给拓跋宏。
                  材料二  孝文帝改革为中华民族在隋唐时期以青春焕发的面貌和绚丽多彩的文明行进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打下了基础。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概括指出这一现象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2)结合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说明材料二的论断。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汉族及其他民族不堪其苦。
              ……
              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材料二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 4. 改革是破解社会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改革给社会带来深刻变化的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属于第三等级的克里埃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剥夺贵族特权上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3)根据材料二指出孝文帝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自孝文帝起,北魏皇帝的谥号为什么多采用”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孝明帝”等)?
              材料三  辛亥革命达到了三个实质性成果,第一是剪辫,虽然说1914年还有很多人没有剪,但毕竟大部分人剪了,所以剪辫子应该说是实现了。第二是易帜,旗换了,黄龙旗换成了别的旗。第三就是改历,以前是农历,现在是阳历了,农历还在用,双历并存。
              --摘自傅国涌《大变局中的小辫子》
              (4)根据材料三,从社会史观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三个实质性成果”的历史意义。
            • 5.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文明太后、孝文帝改革的最大特点在于,把胡人的汉化进程纳入政治体制,使之法制化、常规化,使北方地区的胡人与汉人的差别日趋缩小,以至于融为一体,这是北魏改革最为了不起的成就。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北魏为推进“胡人的汉化进程”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赵翼《廿二史札记》
              (2)依据材料指出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
            • 6. 城市是历史和文化的中心舞台。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五都货殖,既迁既引。商旅联橘(大车上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隐隐展展。冠带交错,方辕(车前驾牲口的直木)接轸(车厢底部后面的横木)。
              --张衡《西京赋》汉长安城的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西北部专门设立的“九市”。南方产的象牙、翡翠、黄金等物品,北运到长安销售;产于中原的丝绸、漆器、铁器等也运到这里买卖;而西域各国的土产、良马、毛织物、乐器、各种奇禽异兽,经过丝绸之路输送到这里进行交易。
              (1)依据材料概述,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汉代长安城商业发展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我魏膺箓受图,定鼎嵩洛,五山为镇,四海为家。移风易俗之典,与五帝而并迹;礼乐宪章之盛,陵百王而独高。
              --杨炫之《洛阳伽蓝记》(2)请说明上述材料所述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这一事件对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何历史贡献?
              清代北京城市布局严整。一般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是四合院。它的格局是前堂后寝。前堂平日延接宾客,年节祀神祭祖;后寝为家长的寝室。两厢为子女的居室。封建大家庭,儿子早婚,多不分居,讲求五世同堂。家长主持家庭大政,资产管理、经理收支、儿女婚事、亲友往来等。家庭里有成文或不成文的家规家法。家长的话,就是这个家庭的法律。家庭内部纠纷,由家长裁夺。
              --阎崇年《中国古都北京》(3)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信息与孔子的哪项思想主张相符?并阐述孔子及儒家学派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7.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86次提到了“改革”一词,被认为是“中南海向外界释放的强烈信息”。历史上很多时期都在进行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梭伦(1)根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的特点?对雅典社会政治有何影响?
                  材料二  社会经济模式的变化要求北魏统治者把政治中心由塞上(平城)南移,但迁都必然会冲击拓跋鲜卑的塞外游牧部族的生活方式,触及拓跋贵族中守旧势力的切身利益,……同时迁都中原还会危及拓跋贵族的独尊地位,……然而来自宗族和本部族的强大阻力,并未动摇孝文帝深化改制的决心。
              --曾代伟《太和改制的历史反思》(2)根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把统治中心南迁的原因和鲜卑贵族反对南迁的原因。孝文帝的决心对鲜卑族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三 美国独立之初,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曾谈道:“现代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当前的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3)汉密尔顿所说的“结构上的基本错误”是指什么?为此美国做出了怎样的改变?对当时美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  戊戌变法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新学之风既倡,民智渐开……风气渐开,已有不可压抑之势。”但终就未能形成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深入民心的、具有持续影响力的政治运动。……
              在改革开放之初,这一变革也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首先是“左”的观念一时难以肃清,认为改革措施背离毛泽东思想,偏离社会主义航线;其次,改革措施触及了一批既得利益者,在改革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都遇到了一定的阻力,听到了不同声音……正因为有了人民群众和最广大社会阶层的普遍支持和拥护,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才以其骄人的成就而令世人羡慕不已。
              --《戊戌变法:百年后的反思与启示》(4)材料四肯定了戊戌变法怎样的历史功绩?材料四认为,改革开放遇到了那些阻力?据材料归纳两者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