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 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终于使原始基督教中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德文《圣经》先后被译成法语、英语、匈牙利语、芬兰语等多种民族语言。可以说,民族语言的《圣经》版本,完全粉碎了天主教会束缚《圣经》的这把“拉丁锁”——拉丁语。因此,民族语言在宗教领域的深入,是对天主教会传统权威的侵犯和否定。从此,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彻底丧失了对中欧、北欧和西欧的精神、文化的支配权。——陈永麟《马丁·路德的〈圣经〉研究与翻译》

              材料二 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上帝和理性这两个最高的价值观念都通过新的理解而发展出新的方向,开辟了新的天地。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曾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把学术工作理解为基督教的天职,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美)余英时《内在超越之路》

              (1)马丁·路德粉碎天主教会束缚《圣经》的“拉丁锁”,将《圣经》翻译成德文的时代背景如何?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宗教和科学之间的关系。

               

            • 2.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加尔文教却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
              ——恩格斯
              请完成: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说加尔文的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 3.
              【题文】在阶级社会中,宗教一般为统治阶级利用,成为维护其统治的精神工具;另一方面,由于宗教广泛的社会影响,被统治阶级也利用宗教进行反对旧的统治秩序的斗争。
              (1)西欧资产阶级初期进行的反封建斗争的显著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2)分析指出西欧宗教改革的性质和意义。
            • 4.
              【题文】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以其世俗主义标志着近代的开端。
              ——据(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在欧洲以德意志、瑞士和英国的宗教改革为典型。三国宗教改革的发动者分别是谁?
              ⑵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 5.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当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国已经蜕化并把德国引向灭亡的时候,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却成了日内瓦、荷兰和苏格兰共和党人的旗帜,使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并为英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在这里.如尔文教是当时资产阶级的利益的真正的宗教外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依据史实,进一步说明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对当时西欧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作用。
            • 6.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
              ——伊拉斯谟
              材料二  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   
              ——一位西班牙官员
              材料三  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拳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加尔文
              请回答:
              (1)材料一、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一、二与材料三是什么关系?
              (3)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 7.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钱投入钱柜叮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选集》
              材料二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路德选集》
              材料三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论述针对的是当时的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 8.
              【题文】材料一 基督教认为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受蛇引诱,违背上帝神命,偷吃了禁果,这一罪过一直传给人类所有的后代。人一生下来就有罪,这就是所谓的“原罪”。救世主耶稣以自己的牺牲在上帝面前替人赎罪,所以只有信仰上帝,追随耶稣的人才能得救,获得死后永生。
              材料二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思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一一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请思考:比较材料一、二,你认为马丁·路德的思想同教会的说教有什么冲突?
            • 9.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比较一般的历史的运动常有宗教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起到17世纪才常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加尔文的信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的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加尔文教却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
              ——据恩格斯的评论
              材料二 加尔文提出上帝从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是人的意志无法改变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基督徒可以对他们在世上的行为漠不关心,谁是“选民”,谁是“弃民”,可以通过上帝的呼召体现出来。人在现世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就是“选民”和“弃民”的标志。
              材料三 日内瓦的教会和政府组织都是按照加尔文的设想组织起来的。教会设立四种职务:长老、牧师、教师、执事。长老一般是富有的市民,由世俗信徒选出。……执事是由信徒选举产生的不脱产的协助长老和教师的教会管理人员……教会的权威机构是长老会或称宗教法庭,由长老12人和牧师5人组成……每星期四举行一次例会。……政府的最高机构是大议会和小议会,由市民选举产生。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资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采取何种形式?为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恩格斯为什么称“加尔文的信条只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的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宗教改革的影响。
            • 10.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钱投入钱柜叮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 教皇须让我国不导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一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扣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一一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四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论述针对的是当时的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中,路德阐述了什么观点?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