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下图是16世纪的一幅讽刺画《灵魂的运输车》。它用极富想象力的夸张形式讽刺了教皇制度。画中恶魔抡着木槌,将人的灵魂塞入大桶中,装在牛车上向地狱驶去。车身是教皇的身体,车轮辐条由主教、枢机主教和修士构成。

              材料二: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曾建议由基督教新教教会和地方当局接管教育,用德语教学,在全国城镇农村设立公办学校,为平民子女提供免费教育。
              (1)材料一反映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为此,马丁·路德提出了什么改革主张?(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对教育有何影响。(6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 (德意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 ;“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 ( 1520 年)
              材料二 (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
              材料三 《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声中的一声 ……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
              请回答:
              (l)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4分)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 (4分)
              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4分)
            • 3.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在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竟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材料三: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因素。(6分)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其共同点是什么? (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分析英国这次宗教改革有何显著特点?(4分)
            • 4.
              观察下面图画,回答问题:

              (1)这幅画反映出欧洲出现了什么重大事件?说出你的依据。(4分)
              (2)该事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5分)这一事件在欧洲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6分)
            • 5.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意志)“所在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年)
              材料二《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
              材料三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
              (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何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7分)
              (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了“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8分)
            • 6.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
              ——位西班牙官员
              材料二  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利于被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予以烧死。
              ——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
              请回答:
              (1)天主教是用什么手段维护统治和奢侈生活的?
              (2)依据材料二举出宗教裁判所在历史上对科学压制的罪行史实。
              (3)在阅读材料回答两题后你获得了什么知识?
            • 7.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三分之一;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
              ———吴于廑、齐世荣的《世界史》
              材料二  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个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的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的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于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在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吴于廑、齐世荣的《世界史》
              材料三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回答,天主教会在西欧起到什么作用?
              (2)结合材料2回答,有哪些阶层反对天主教会?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西欧反封建斗争为什么要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
            • 8.
              【题文】恩格斯说:“封建制度巨大的国际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它在尽管发生各种内部战争的条件下还是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同闹分裂的希腊正教徒和伊斯兰教的国家相对抗。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一圈神圣的灵光。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教阶制。最后,它本身就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的地产的整整三分之一。要想把每个国家的世俗的封建制度成功地各个击败,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请回答:
              (1)天主教会是如何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的?这一体系的实质是什么?
              (2)恩格斯为什么说“要把每个国家的世俗的封建制度成功地各个击败,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
            • 9.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皇无权免罪,他只能宣示和确证上帝对罪愆的赦免;当钱落入钱箱丁当一响,贪婪和爱财的欲念就会增加;基督教徒凡诚心忏悔者,不用免罪符也可以赦罪免罚。……符券贩卖者们关于免罪之道所作的胡乱宣传,会影响人们对教皇的尊敬,比如说,人们会问:既然教皇比当代最富有的人还富有,为什么他不拿自己的钱财来修缮圣彼得大教堂,而要用贫苦的信徒们的钱财呢?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
              请回答:
              (1)借助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和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5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
            • 10.
              【题文】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大主教曾问马丁·路德:“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马丁·路德对他说
              A.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B.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天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C.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D.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