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画。

               

              (注: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徒,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

              材料二 苏格拉底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材料三 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于如此。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其反映的宗教思想(1分),并指出其实质(2分)

              (2) 有人说苏格拉底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结合材料说明。(2分)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4分)

              (4)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原因和影响。(6分)

               

            • 2.

              “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

              ①坚持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②否定基督教     ③教权高于王权       ④反对专制王权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①
            • 3.

              直至19世纪初,德国人还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空”。德国拥有“思想的天空”表现在①马克思主义②薄迦丘写出《十日谈》③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④康德创立“批判哲学”(   )

              A.②③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 4.

              排巫运动发生在近代早期的欧洲,1580年至1660年间是排巫运动最狂热的时期。其间,许多人被迫害致死,其中95%是女性,多为衰老贫困的单身女性。“排巫运动”的发生表明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欧洲(  )

              A.仍然缺乏理性精神
              B.科学精神高涨
              C.需要继续进行反教会斗争
              D.人文精神增强
            • 5.

              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信仰得救”,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实质是指

              A.否定教皇地位
              B.个人宗教信仰自由
              C.否定封建特权
              D.宣扬《圣经》精神
            • 6.

              斯大林在《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中写道,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①德意志的宗教矛盾较为突出       ②德意志宗教改革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③路德教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封建制度 ④路德教已经成为德意志的国教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 7.

              《九十五条论纲》指出:“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设一个圣彼得教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材料反映作者的态度是

              A.认可教皇搜括财富
              B.天主教徒应该忠于信仰
              C.赞同教会建造教堂
              D.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掠夺
            • 8.

              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地位及其神学权威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 9.

              (30分)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是,他说:“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12分)

              (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4分)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6分)

              (4)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8分)

               

            • 10.

              加尔文创立的新教之所以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流行,主要是因为(  )

              A.加尔文的新教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B.加尔文教符合资产阶级积累财富的需要
              C.加尔文教否定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D.加尔文教反对封建专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