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这种观点

              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
              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C.增强了宗教改革引发的信仰苦恼
              D.表达了对民主政治的向往
            • 2.

              (12分)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的出名主要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     中国近代军事学家、政论家蒋百里著《欧洲文艺复兴史》后,梁启超评价说:“然则此书者,吾不敢径指为百里所得之曙光,然吾有以窥其求曙光所由之路也。……吾证其为极有价值之作,盖述而有创作之精神者也。”金宝山也评论道:“蒋百里撰写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是我国人士所撰有关文艺复兴的第一本著作。……蒋百里在文中提出的‘人之发见,世界之发见’两点,正是‘民主、科学’的生动注脚,符合时代精神。”

              (1) 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的学说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4分)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2分)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1分)

              (3)材料四中的评论者认为文艺复兴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他们又是怎样认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的?(2分)

               

            • 3.

              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的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因为它若可因别的称义,就不必需要道,这样,也不必需要信了。

              ——马丁?路德《论基督教的自由》

              材料三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无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并指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在灵魂得救途径问题上的观点并说明此观点在当时的积极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2分)

               

            • 4.

              在教义方面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不同于加尔文教主张的是(   )

              A.没收天主教会的土地
              B.教职人员可以婚嫁
              C.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D.先定论
            • 5.

              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势力强大占据着支配地位,在经济上( )

              A.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
              B.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
              C.规定了统一的《圣经》版本
              D.推行重商主义
            • 6.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利,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凯撒(泛指皇帝)的归凯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教皇和皇帝的权利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利在上升,皇帝的权利在下降

              C教皇的权利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利        D皇帝的权利在上升,教皇的权利在下降

               

            • 7.

              “它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一上材料反映的思想是

              A因行称义    B   因信称义    C人非工具    D理性至上

               

            • 8.

              赫·乔·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这从本质上说明宗教改革是一场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对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 9.

              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主张的相同点有

              ①新教摆脱了宗教的体系 ②主张信仰得救

              ③都受文艺复兴的影响   ④都反对因行称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0.

              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此人最有可能是

              A.但丁
              B.马丁·路德
              C.达·芬奇
              D.莎士比亚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