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义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B.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 2.

              下图是《柏林日报》刊登的一则广告。这则广告出现于

              A.古罗马时期
              B.15世纪以前
              C.15世纪
              D.16世纪以后
            • 3.

              16世纪的特兰托会议宣称:“基督教的真理和道德规范,除依据《圣经》外,还依据不成文的传统,而传统任凭教会选择决定,《圣经》的诠释亦必须遵照教会意见。”此次会议主要目的是

              A.反对宗教改革
              B.强调信仰的纯洁性
              C.推动民族国家的发展
              D.阐释信仰和道德的关系
            • 4.

              李平晔教授在评价近代某事件时指出:“使基督教世俗化,或使西欧人民的世俗生活神圣化,把人们的精神和潜能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在现实的拯救和解放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人们的心灵从追求天国的虚幻,转向现实的生活和劳作,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重新投身于改变现实的活动中。”李平晔教授评价的近代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 5.

              马克思说:“的确,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对材料最恰当的理解是(  )

              A.说明路德教实际上否定了教会的权威
              B.肯定了虔诚信仰灵魂便获救的主张
              C.批判了路德教背教离人文主.义精神
              D.指出了路德思想的双重作用
            • 6.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
            • 7.

              1555年,一位西方领袖下令:除非另有许可,僧侣必须立刻返回修道院,所有随意游荡的僧侣都将遭逮捕;修道院不得再向不在职的官员提供献金,教会所有部门必须减少开支;任命圣职时,如涉及买卖嫌疑,一律禁止。下列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罗马教廷的权威被打破,世俗权力高于宗教权力
              B.英国国王对罗马教会不满,限制教会活动
              C.法国国王不愿受教会控制,禁止宗教发展
              D.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要强化教会,清除异端
            • 8.

              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的画可以画在圣彼得大教堂、希世廷大教堂以及各个教堂,这说明了

              A.人文主义者试图改变基督教
              B.保持教会纯洁和信仰纯正的必要
              C.教会要求增强基督教神圣性
              D.人文主义者用人性来充实基督教
            • 9.

              马丁·路德、加尔文、伊丽莎白一世宗教改革的共同点是主张

              A.信仰得救和《圣经》权威
              B.是否得救早已由上帝预定
              C.神职人员由信徒选举产生
              D.神职人员须宣誓效忠国王
            • 10.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存在,也不知道他们不存在。”

              材料二: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材料三: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公共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新订立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卢梭

              材料四:1762年《社会契约论》发表: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颁布: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颁布:1792年法国大革命达到高潮,巴黎一度血流成河;150年后,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成立;240多年后,我们仍要回望这根人类文明征途中的标杆。

              (1)指出材料一的作者,谈谈你对他这一主张意义的认识。(4分)结合社会背景说说与同时代的孔子相比,两者在关注问题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西欧的宗教改革在弘扬人文主义精神方面与文艺复兴相比,有哪些发展与进步。(9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卢梭的政治主张,结合材料四,评价其政治主张的实践效果。(7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