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题文】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俄国迫切需要用对外战争摆脱困境
              B.俄国的对外扩张与英法的利益发生冲突
              C.英法需要土耳其扩大商品市场
              D.土耳其所处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意义
            • 2. 【题文】农奴制度对俄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不包括    (    )
              A.农奴生活非常贫困不利于国内市场的发展
              B.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不利于自由劳动力的需求
              C.农奴制度维系着自然经济
              D.农奴掌握的社会财富不利于工业投资
            • 3. 【题文】下列关于俄国农奴制和农奴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俄国农奴制于17世纪中期正式确立
              B.世纪中后期,农奴制扩展到乌克兰、波兰等地
              C.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还要为沙皇政府服兵役
              D.俄国的国有公民不向国家缴纳赋税
            • 4.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济上,俄国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的农奴制经济,1861年前,俄国的农业劳动力仍占劳动力总数的89%,国民财富收入的71%是由他们创造的。俄国工业劳动力只占到劳动力总数的10%左右,且工业的基本形式是手工工场,以手工劳动为主。同时期的英、法等国却已在生产中大规模使用机器生产。1860年,俄国的铁产量为29万吨,德国的铁产量在1850年时就已达到40.2万吨,英国在1850年时的铁产量为225万吨。铁路建设最能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1860年,俄国建成的铁路只有1 600公里,同年的英国建成的铁路则有14 603公里,法国到1861年时建成的铁路有9 160公里。
              材料二 农民在庄园里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

              请回答:
              (1)  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材料二所揭示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
              (2)根据“二一九法令”,获得解放的农民获得了哪些权利?
              (3)亚历山大二世还进行了哪些政治改革?
              (4)材料三中的民粹派代表了谁的利益?试分析说明他们这时在农村进行宣传说明了什么问题?
            • 5.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讲话
              材料二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 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材料三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 600
                  7 954
              1879年
                187
                42 000
                  51 937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 6.
              【题文】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两幅材料各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历史现象?
              (2)图中“文明的火炬”指的是什么?到西伯利亚又说明了什么?
              (3)如何认识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性?
            • 7. 【题文】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的表述,错误的是(    )
              A.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农业的主要成分
              B.1861年后,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C.19世纪后期,主要工业部门完成了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D.19世纪七八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总体上超过美国和西欧国家
            • 8. 【题文】亚历山大二世曾经赢得“解放者”的美誉,也曾经得到过农奴的欢呼,但是他最终被暗杀身亡。这主要是因为他 (         )
              A.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B.严重损害了农奴主利益
              C.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
              D.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掠夺
            • 9. 【题文】下列不属于民粹派主张和活动的是 (        )
              A.主张反对工人阶级与农民结成联盟推翻沙皇专制
              B.痛恨沙皇制度对农民的剥削
              C.不满意资本主义制度
              D.号召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发动农民革命
            • 10. 【题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    (        )
              A.加强资产阶级专政
              B.学习西方的司法制度
              C.加强军事实力
              D.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