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国际经济交往是近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内涵,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之前,欧洲的对外贸易主要是由冒险商人采用人背马驮的形式,长途贩运东方的奢侈品,以满足少数贵族富人的消费。这种“中世纪型”的对外贸易,贩运的是体轻价昂的贵重物品,如香料、丝绸等,以获取暴利,而销售数额却很有限。地理大发现后,由大型商船队从事的大规模海上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商品的运输量急剧增加,经营大宗日用品和原料、粮食,以赚取巨大的利润总量。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为西欧的手工业提供广大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成长。--摘编自穆良平《主要工业国家近现代经济史》
              依据材料一说明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贸易的变化。
              材料二  1791年,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提出制造业报告,要求对欧洲进口的货物征税,以保护本国工业;通过提供补贴来鼓励扩大商品性农业生产;建立一个联邦投资的铁路和航运网。目的是刺激商业发展和使国家更紧密地成为一个整体。
              但是,不论南方还是北方,都不希望对海外贸易征收关税,担心会导致海外贸易缩减和提高生活费用。国会最后没有批准这项报告。--加里•纳什《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
              概括汉密尔顿促进美国经济发展的主张。结合材料和美国的政治体制分析这些主张未被批准的原因。
              材料三 如表1、2、3所示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三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 2. 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时间历史资料
              1878年清政府在唐山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
              1878年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
              1895年“公车上书”创办《万国公报》成立强学会
              1895年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后出版译著《天演论》
              1912年清帝颁布退位诏书
              1917年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
              1917年《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1924年孙中山北上京津、宣传新三民主义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
              请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论证“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XX近代化进程”这一主题。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7-1839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平均每年不到100万镑,1845年则增长到239万镑。……从1846年起开始下降。这一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为179万镑,比1845年降低了1/4.直到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也只有100万镑,甚至低于鸦片战争前的一些年份。……同时,上海附近的嘉定县,“往昔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仅得往日之半耳。”在广州、厦门一带,也出现因倾销洋布导致妇女纺织半数停工的情况。--摘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时光,有些则去念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
                 材料三    15世纪末16世纪初,英国圈地运动最早从工商业较发达的东南部农村开始。地主贵族最初圈占公有地,后来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簿持有农的份地。在宗教改革中,国王把没收的教会领地赐给亲信宠臣,或卖给乡绅、土地投机家、市民、商人和工场主。
                 18-19世纪,英国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随着1701年条播机的发明,开始了农业生产技术的革命。同期,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有关圈地的法案,共批准圈占 269万公顷耕地和公有地。1845年以后,圈地运动已近尾声。--编自于新浪网《圈地运动》
                  材料四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英国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了。”18世纪英国小说家哥尔斯密在《荒村》中描述圈地运动前后一个村庄时写道:“甜美微笑的村庄,草地上最可爱的村庄,你的游乐消散,你的魅力褪光;在你的茅屋之间看见暴君的手,荒凉使你的翠绿罩上一片忧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华输出货物的特点,并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农村农民在近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矛盾现象。你怎样看待这一矛盾现象?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圈地运动的进程及其对英国农村农民的影响,并谈谈你对马克思和哥尔斯密评价圈地运动的理解。
              (4)在农村农民近代化进程中,中国与英国的途径有何主要不同?你认为农村农民走向近代化的关键是什么?
            • 4.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伯利克里虽然出身贵族,但是一个热心诚挚的民主主义者;他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一年召开40次例会,如果需要的话,还召开临时会议,不仅解决一般政策问题,而且为政府在外交、军事和财政等一切领域的活动作出详细决定。伯利克里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下面两幅图分别是近代英国和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伯利克里为完善雅典民主制度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政府首脑与议(国)会、内阁的关系?
              (3)英美两国的政治体制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请结合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 5.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我们建立民国,主权在民,这四万万人民就是我们的皇帝,帝民之说,由此而来。这四万万皇帝,一来幼稚,二来不能亲政。我们革命党既以武力扫除残暴,拯救得皇帝于水火之中,保卫而训育之,则民国的根基巩固,帝民也永赖万世无疆之休。
              --居正《中华革命党时代的回忆》
                  材料二  训政之说,尤为失当。此属君政时代之口吻,不图党人袭而用之,以临吾民。试问政为何物?尚待于训耶!民主政治,以人民自治为极则,人民不能自治,或不予以自治机会,专靠官僚为之代治,并且为之教训,此种官僚政治,文告政治,中国行之数千年,而未有长足之进步。国民党人有何法宝,以善其后耶?徒使人民不得自治机会,而大小官僚,反得藉训政之谬说,阻碍民治之进行。
              --《陈炯明集》下卷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中国实现民主政治的基本观点。
              (2)指出材料一、二的分歧所在,并分析材料二的可取之处。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1年……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十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谈谈你对“它在中国的历史……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的理解。
              材料二  中国从前是很强盛很文明的国家,在世界中是头一个强国,现在还不如殖民地,为什么从前的地位有那么高,到了现在便一落千丈呢?此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由于我们失了民族的精神。我们今天要恢复民族的地位,便先要恢复民族的精神。……除了大家联合起来做成一个国族团体以外,就要把固有的旧道德先恢复起来。……就是固有的知识也应该唤醒他。……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便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恢复我一切国粹之后,还要去学欧美之所长,然后才可以和欧美并驾齐驱。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3月2日)
              (2)依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恢复民族地位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在提出这些主张之后为此付出的努力。
              材料三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连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3)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联系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文化的传播是双向的,指的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交往,但是在一定时期内,总是表现为比较高级的文化处于传播的主导地位,而比较低级的文化则主要处于吸收的他位。总的来说,文化的传播呈现出多方向、多层次的特点,在方向上同时并行,在层次上相互交错。由于吸收文化的区域基于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政治、思想条件,不同的阶级、集团和派别对于外来文化不同要素的需求有着轻重缓急的不同,这就使得文化传播的方向和层次不可能绝然齐头并进,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阶级或阶层,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吸收的文化元素,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新、演变、递嬗,于是构成了文化传播与吸收中的时间与层次序列。在一般情况下,对外来文化的选择与吸收,遵循着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轨迹,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正经历了从技术层次到思想层次,进而又推进到政治层次的发展过程。--王翔《论中国近代化的三个层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8. 中国近代化主要是在外接连不断、一个比一个更为严重的民族危机的驱迫下,中国人迅速不断地、一次次变换择取更新的两方文明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化的主要三种模式
              模式说明
              ①“冲击-反应”模式是在西方的冲击下开始其近代化运动的历史。
              ②“侵略-革命”模式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起而反抗的革命史。
              ③“早期启蒙”模式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具有近代人文主义性质的启蒙思潮发生与发展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哪两种近代化模式存在根本对立?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二中“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在推动近代中国进步方面的表现。
                 材料三从影响方面看,19世纪西方的冲突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到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少数士大夫……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19世纪中国虽然在向近代化转型,但真正的近代化却“遥遥无期”?
                 材料四 近代前期我国政治文明演变示意图

              (4)以材料四我国政治文明的演变为例,分析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过程呈现的特点。
            • 9. 2013年岁初,我国大部分地区遭受的雾霾天气,敲响了中国经济转型的警钟。注重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是人类对传统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理念和道路模式的重大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31年至1832年,英国爆发霍乱,造成约2.2万人死亡。1848年霍乱再次发生,死亡人数超过7.2万……新工业带来新的污水,而城市却为工业利益集团所支配,这个集团既不懂得如何处理污水,在工厂中也不安装任何保护环境的设备,形成污水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里等破坏环境的行为方式。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二  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南部大平原被毁的草地达到35%……罗斯福总统授意成立大平原干旱地区委员会进行系统综合防治。推广先进耕作技术,使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提高……1933年颁布的《农业调整法》,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对愿意参加生产削减计划的农场主给予补贴,强调减少生产和保护土地相结合,在南部大平原地区,85%以上的农场主都参与了该项计划……大平原委员会提出:必须对文化观念加以改造,破除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等错误观念。……经过十多年的多层面的综合治理,到了40年代,沙尘暴从南部大平原渐渐消失,而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高国荣、周钢《20世纪30年代美国对荒漠化与沙尘暴的治理》
              材料三  人类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历史进程。(见示意图)

              --材料摘编自范小克《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
              材料四  国务院参事徐嵩龄认为,“如果说,二十余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显著表现出超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那么循环经济可能是提供这一超越的机会。”
              --材料摘编自范小克《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
              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造成当时英国疾病流行、环境污染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在环境的“系统综合防治”方面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错失的历史发展阶段,并分析错失的主要原因。
              (4)你对材料四的观点是如何理解的?
            • 10. 民主与法制是启蒙思想家高举的两面大旗,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古今中外的许多仁人志士为民主的发展而不断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强,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
              材料五  毛泽东也曾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福尔曼说过:“我们信仰与实行民主政治……限制任何一党专政的可能性。”--笑蜀编《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
              材料六  中国民主同盟曾系统地提出了他们所追求的宪政民主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要求立即结束一党专政,建立各党派联合政权,实行民主政治……”--中国民主同盟《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
              材料七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一一百度网
              材料八  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英国威廉•格莱斯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
              (2)综合材料二、三、四、五、六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历程中的主要成果,你认为应如何评价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成果?
              (3)依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是怎样确立的?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方式”又有哪些不同?试举例说明。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八中威廉•格莱斯顿高度赞赏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依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