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
              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
              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
              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民众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
            • 2. 如图是1864年至1914年间中国各种报刊、杂志对民主一词使用数量情况。由此可以看出(  )
              A.国人对民主的理解不断深入
              B.政治文明发展的渐进性曲折性
              C.君主观念逐渐淡化直至被抛弃
              D.民族危机程度直接影响着民主思想的宣传
            • 3. 著名剧作家老舍在其名著《茶馆》中刻画了一个小人物李三,他在剧中有这样一段话:“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了呢!”这段文字表明当时(  )
              A.帝制废除,天下大乱
              B.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C.民主道路,艰难曲折
              D.军阀割据,战乱不休
            •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这一变化的本质作用是(  )
              A.促进了民主科学的传播
              B.结束了封建礼教的束缚
              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革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
            • 5. 百度对“近代化”词条的解释为: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理性化。下列主张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是(  )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坎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⑤
            • 6. 清末,国史馆对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疆吏者皆立年表,而对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国史馆的这种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
              A.总理衙门政治地位低下
              B.清政府拒绝外来文明
              C.近代中国变革阻力重重
              D.国史馆官员观念保守
            • 7. 阅读如表所示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技术门类西方发明上海重庆
              铁路1825年1876年1934年
              天气预报1856年1873年1939年
              电话1876年1882年1912年
              电灯1881年1882年1906年
              汽车1883年1901年1928年
              无线电1896年1909年1928年
              A.中国科技近代化具有地域不平衡性
              B.中国吸收了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C.中国引进西方科技的时间逐年缩短
              D.中国民族工业主导两地的近代化
            • 8.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两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李太炎说:“公理之末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推动中国近代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 9.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
              A.民族独立富强
              B.发展资本主义
              C.工业化的实现
              D.实现民主政治
            • 10.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
              A.建立民主共和国
              B.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挽救民族危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