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1)日本能够顺利向西方学习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分)
              (2)日本是怎样学习西方的?有什么突出特点?(8分)
              (3)材料二对戊戌维新作出了深刻的评析,你是怎样理解的?(5分)
            • 2.
              明治维新是世界近代史一次重要改革,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维新后,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急速发展,国内统一市场的初步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把全国的农业也纳入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因此,新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就是必须解决土地问题……明治政府在农民斗争的压力下,担心丧失“民心”,可又害怕真正彻底的土地革命,终于采取了自上而下实行改革的办法。                                   
              ——伊文成等著《明治维新史》
              材料二 在东方后进国的日本,资本原始积累这一历史过程,与英国和其他西欧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日本地主制度下的资本原始积累,其主要特点不是农民生产手段的被完全剥夺,而是农民剩余产品(剩余劳动)的被剥夺。其剥夺的主要方式,是国家征收地税。
              ——万峰《日本资本主义史研究》
              材料三 改革中获益最多的是地主阶级,地主的地租直接来自佃农的剩余劳动以及部分必要劳动,而不是来自农业资本家的超额利润,这种地租显然带有封建地租的色彩。而地税改革给广大佃农带来的却只有苦难,……地税改革后的日本农村,每年都有大批农户丧失土地,或沦为佃户,或加入城市产业后备军的队伍。
              ——穆良平《日本地税改革探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明治维新后日本农业改革的背景。(3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日本地税改革的作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在土地和地税改革方面的相关内容。(5分)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价明治维新期间的农业改革。(2分)
            • 3.
              19世纪中叶以后,亚非拉众多国家面对工业文明的冲击、西方列强的武力侵略纷纷踏上了学习西方的道路。
              材料一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
              材料二  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材料三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四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五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日本幕府统治面临的外部危机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4分)日本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2分)
              (3)根据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4分)
              (4)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材料四、五,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4分)
            • 4.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早期)商业还继续处于依附的地位,从经济上来看,它是依赖于政府的。政府鼓励商业着眼于使日本拥有有效的近代基础,以抵制外国的压迫,同时也给骚乱的农民提供一种职业。                     ——巴林顿·摩尔《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
              材料二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他们又特别重视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时出于自身统治利益的目的,大力提倡“爱国”“忠君”的德育教育观。
              ——杨世武《明治统治集团教育改革刍议》
              材料三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治早期日本发展工商业的目的和特点。(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治政府教育改革的看法。(4分)
              (3)你认为材料三中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是什么?(2分)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世纪后期,虽然当时的西方经济理论已经开始流传到了日本,但是由于日本经济发展自身的性质……和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有些格格不入。而德国历史学派的以国家为中心的所谓古典主义,却似乎颇有市场。……在那个时期,西方的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经济思想对日本的政治影响,并没有像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说英国等国家那样深远,毕竟明治时期的经济环境与维多利亚时代的经济环境不可同日而语。
              ——雷鸣、项松《日本近代经济文化思想形成与发展之研究》
              材料二他们却下意识地执行起日本文化传统中的“选择原理”,将“西方文明”中不符合“日本国情”的若干“重要部分”予以剔除,而这些很可能就是“西方文明”(实际上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现代”社会,而日本“向西方学习”,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影响日本的主要经济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明治政府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7分)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个巨大的失误”的依据是什么?此“失误”对日本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7分)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嘉永年间(1848~1854年)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     ——(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明治维新也存在不足和局限,主要是明治改革显著的不平衡性和不彻底性。改革涉及物质、体制和精神三个层面,物质层面比较容易通过引进、移植来实现新旧更新,日新月异,成就惊人。在体制方面,实现新旧更替要难一些。……精神层面属于深层次,明治年间这方面的实质性进展很有限。        ——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把烈火”的含义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新领导人”是怎样学习西方文明以“增强了民族力量”的。(3分)举例说明19世纪末日本又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改革后在体制、精神上的局限性的史实。(3分)
            • 7.
              (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3年7月28日政府颁布《地税改革法令》和《地税改革条例》,宣布在全国实施地税改革。《地税改革条例》的内容要点有四。(1)地税的标准:课税的基准不是石高(即收获量),而是土地的价格(地价);(2)地税的税率:税率与丰收、歉收无关,以地价的3%为定率;(3)地税的形态:不是纳物(纳米),而是纳钱;(4)征税的对象:纳税者不是土地耕作者,而是土地所有者。         一摘编自《日本通史》
              材料二 据统计,在1873年到1881年的九年里,共发生了305次农民暴动。其中在1873年最为集中,而且以同年在福冈县发生的农民暴动规模最大,有30多万人参加占暴动的农民冲击政府部门和邮电局,捣毁富豪的住宅以及高利贷者的钱庄,要求免除三年地税和停止建立学校,反对投机商人,反对征兵制。面对如火如荼的农民暴动,明治政府不得不在1877年1月将地税下降到地价的2. 5%,并规定村税不得超过地税的五分之一。                                              一摘编自《日本简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地税改革有何积极意义?(6分)
              (2)结合材料说明导致材料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 8.
              (17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以示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成功地创办了大型的现代纺织企业和日本第一国立银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其原因。(3分)
              (2)概括材料二中“离异”与“回归”的含义,并结合明治维新的措施加以说明。(10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日本创造了怎样的“神话”?并说明这种“神话”对19世纪末中日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柏利(率美国军舰)在1853年进行的建交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                     
              ——引自[美国]帕尔默·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二 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巡访欧美诸国,……大久保利通归国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寮(liáo)为中心,……推行振兴国有化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   
              ——引自[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材料三 (明治维新)改革的动力是西化……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则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
              ——引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四 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谓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者将一无所获。 
              ——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小题1:据材料一,指出1853年在柏利访日后,日本社会出现的明显变化。(2分)
              小题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实行的重要改革措施及其学习西方的特点。(9分)
              小题3: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治维新的目标和结果。(2分)
            • 10.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大久保利通的殖产兴业计划,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式的缫丝厂、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
              材料二 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
              材料三 他们却下意识地执行起日本文化传统中的“选择原理”,将“西方文明”中不符合“日本国情”的若干“重要部分”予以剔除,而这些很可能就是“西方文明”(实际上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现代”社会,而日本“向西方学习”,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学习西方的主要政策。(2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日本人己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4分)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个巨大的失误”的依据是什么?此“失误”对日本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