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心灵紧闭”而保留的民族传统是什么?这一时期日本“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了什么?据此指出日本“眼观八方”的特点。(12分)
              (2)材料二康有为认为“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你认为当时中国与日本所处的国际环境最大不同是什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是什么?(8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似原因。(4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872年日本颁布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令》,文部省把大力发展小学教育,把普及国民义务教育作为实施《学制令》的首要任务,并投入大量的教育经费。并规定要开办工(机械、矿山)、农、水产、商业等10种实业学校,用以进行职业技术教育。1879年颁布了《教学大旨》突出强调日本文化教育的宗旨在于根据祖宗的训典,形成忠孝仁义的思想品德。《教育救语》则要求臣民“一旦危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
              材料二 俄国1863年的《大学章程》和1864年的《初等国民学校章程》和《文科中学和中学预备学校章程》等教育章程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开办各类实科学校,二是开办古典文科中学、陆军幼年学校和教会学校。沙皇政府规定,只有在古典文科中学毕业的学生才能升入大学学习。古典文科学校的教育,是使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古典学科上,修业期长达八年。实际上学生都是贵族的子弟。陆军幼年学校是专为帝俄军官和贵族子弟设立的,这类学校注重军人纪律、强调尚武精神,重视“忠君”“爱国”思想的培养。与此同时,沙皇还保留了教会学校。此外,在1864年的《初等国民学校章程》中就明确规定,神学在各类学校教学科目中居首位,僧侣有担任教师的优先权。
              请回答:(1)据材料概括俄、日教育改革的异同点。(8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俄、日教育改革对两国的影响。(7分)
            • 3.
              (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佩里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唯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二: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结合日本当时实行的政策分析说明材料一中佩里“访问”不受欢迎的原因。“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何在?(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3分)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时代的西化给日本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6分)
              材料三

              (4)材料三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通过材料三你获得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6分)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1分)
              材料一  明治领导人预见到,这些新军队需要现代化经济为它们提供军需品。因此,他们通过发放津贴、购买原料或成立政府公司来确保所需工业的建立。为了促进工业的发展,他们首先致力于金融机构、商品交易所、航运公司,铁路和电报线路的建设。政府领导人不仅注意支持轻工业如纺织工业,而且注意支持重工业如采矿业、钢铁工业和造船业,因为后者是提供军需品所必不可少的。这些企业建成后,政府通常以极低的价格将它们出售给各种享有特权的私人行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政府扶持工业发展的措施,并据此分析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3分)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 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3分)
              材料三 他们(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为自己去掠夺”的主要表现及原因。(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日本崛起对中国的启示。(2分)
            • 5.
              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朗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国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10分)
              (2)联系所学知识,说出日本为走向近代化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 6.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津条约》第50款条文规定:嗣后英国文书,具用英文书写,仅在三年之内,可以附有汉文配送。这样的条件下设立的新式学堂创设之初是为了解决清政府需要“通事”和“译员”的当务之急,在此目的下京师同文馆的课程侧重于“西文”和“西艺”,并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了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洋务派所兴办的新式学堂都由于洋务派官僚在进行洋务实业运动过程中根据需要而设立,由各地方政府官僚进行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经费由地方政府官僚自行解决,中央政府没有形成统一的经费保障政策,这就使得经济落后的地区,新式学堂难以设立,并且所设立的学堂规模也较小。
              材料二  1871年,明治政府创设文部省。1872年,制定出《学制》。《学制》第一章至第七章将全国划分为八个大学区,每区设一所大学,每一大学区分为32个中学区,每中学区设中学一所,每一中学区分为210个小区,称为小学区,每一小学区设小学一所。第五十二章规定,学生如缴纳学费有困难者,可以借贷,但学成后要分期偿还或出具保证书,以为官方义务供职的方式偿还(离校5年后分期偿还,如因病死亡则免还),这就给贫困学生就学提供了经费的保障,有利于普及教育的开展。明治维新教育改革重视对儿童文化教育,使得小学入学率迅速上升。1873年,小学入学率为28.1%,1899年达到70%,1905年达到96%。1907年,虽然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六年,入学率并没有因此下降,而是上升到98%,1925年,更达到99%,几乎是百分之百。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茂波《洋务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之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教育的主要特点。(9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7分)
            • 7.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的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1)材料中的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4分)
              (2)“明治维新”的成功与其策略正确密不可分。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6分)
            • 8.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天津条约》第50款条文规定:嗣后英国文书,具用英文书写,仅在三年之内,可以附有汉文配送。这样的条件下设立的新式学堂创设之初是为了解决清政府需要“通事”和“译员”的当务之急,在此目的下京师同文馆的课程侧重于“西文”和“西艺”,并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了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洋务派所兴办的新式学堂都由于洋务派官僚在进行洋务实业运动过程中根据需要而设立,由各地方政府官僚进行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经费由地方政府官僚自行解决,中央政府没有形成统一的经费保障政策,这就使得经济落后的地区,新式学堂难以设立,并且所设立的学堂规模也较小。
              材料二  1871年,明治政府创设文部省。1872年,制定出《学制》。《学制》第一章至第七章将全国划分为八个大学区,每区设一所大学,每一大学区分为32个中学区,每中学区设中学一所,每一中学区分为210个小区,称为小学区,每一小学区设小学一所。第五十二章规定,学生如缴纳学费有困难者,可以借贷,但学成后要分期偿还或出具保证书,以为官方义务供职的方式偿还(离校5年后分期偿还,如因病死亡则免还),这就给贫困学生就学提供了经费的保障,有利于普及教育的开展。明治维新教育改革重视对儿童文化教育,使得小学入学率迅速上升。1873年,小学入学率为28.1%,1899年达到70%,1905年达到96%。1907年,虽然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六年,入学率并没有因此下降,而是上升到98%,1925年,更达到99%,几乎是百分之百。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茂波《洋务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之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教育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7分)
            • 9.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市民群体在宋代有较大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结合史实,简述市民群体的发展对宋代文学艺术的影响。(2分)
              (2)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早期留学生主要前往欧美,20世纪初兴起留日热潮。为何日本此时成为中国人留学的主要目的地?(3分)
              (3)近代中国工人群体产生于19世纪中期。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为何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5分)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人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分)
              (4)中国“农民工”群体在1978年后迅速扩大,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