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改革是推动历史不断前进的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重新分割土地,并对政治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在这个时候,雅典人中最明敏的人都把眼光盯在梭伦身上。他们认为,他是唯一和当时罪恶最无牵涉的人物;他既未曾插手于富人们的不义,也没有连累在穷人们的困苦之中。因此,他们请他挺身而出。结束当前的纷争。

              ——《梭伦传》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梭伦“挺身而出”后是如何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和改革“政治制度”的?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6分)

              材料二   (王安石)于是上万言书,以为:“自古治世……患在治财无其道尔。”……青苗法者,以常平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均输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市易之法,听人赊贷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保马之法,凡五路义保原养马者,户一匹,以监牧见马给之,或官与其直,使自市,岁一阅其肥瘠,死病者补偿。方田之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一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为解决财政危机,王安石在“治财有道”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与富商争夺利益的措施?(3分)

              材料三    大凡国之强弱,由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虽以人民之勉励工业与否为其胚胎,然寻其源头,未尝不赖政府政官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文书》第五卷

              (3)材料三中大久保利通的经济政策体现的最大特点是什么?(2分)

              材料四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材料一中的“文明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这里的“文明”指的是什么?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6分)

              (5)你从四次改革的成效中得到哪些启示?(4分)

               

            • 2.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公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请回答: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2分)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4分)二者改革的性质是什么?(2分)

               

            • 3.

              试述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主要措施及意义。(14分)

               

            • 4.

              (2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规定,一切成年的雅典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有选举执政官的实权,但只有第一等级的人才有被选举权,执政官必须接受公民大会的监督,公民大会对于“四百人会议”的决议,也有最后的否决权。在雅典最盛时代,约有9万的自由公民,除了女性和儿童外,能参加公民大会的成年男性公民有三四万人。……农民和城市贫穷的手工业者很少有机会参加公民大会。因之经常参加公民大会的只有4000至7000比较富裕的人们而已。

              --------摘编自李天轱《古代希腊史》

              (1)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梭伦改革中有关公民大会规定的认识。(6分)

              材料二  英国1832年的议会改革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反映了英国社会变革的基本特征。英国的改革模式与和平发展之路非常具有典型性,它说明政治制度的变革完全可以用非暴力的手段进行。

              ----摘自刘宣照《浅析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832年议会改革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议会改革的局限性。(4分)

              材料三  美国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的立法,但国会两院又能以三分之二多数否定总统的否决。总统有权缔结条约,但必须经过参议院的批准。国会可以通过弹劾将总统或法官免职,但必须达到三分之二多数。总统任命最高法院法官,但法官上任后只要忠于职守,便可终身任职。最高法院有权宣布国会通过总统签署的法律为违宪而非违法,总统和国会都必须服从法院的判决。但最高法院无权否定宪法修正案,国会若要否定最高法院对于某项法律的违宪判决,可以通过宪法修正案,国会还有权对玩忽职守或犯罪的法官提出弹劾。

              ------据美国1787年宪法改编

              (3)根据材料三,说明美国的政治体制有何特点。你如何评价这一运行机制?(4分)

              材料四    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6分)

               

            • 5.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认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

                                                            ——国学整理社:《诸子集成》

              材料二  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从执

              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阶级的公民中抽

              签产生)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陪审法庭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

              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

                                                        ——《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之比较》

              材料三  商鞅设立了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新法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

              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凡在战争中斩敌首一

              个,可赏爵一级,田一顷,住宅九亩;要做官的,可做五十石俸禄的官;斩敌首两个,

              可做百石的官,以此类推。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四  梭伦修改宪法,规定……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

              “五百麦斗者”,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300麦斗者为第二等级,称为“骑士级”,

              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者为第三等级,称为“双牛级”,可担任低级官职;

              凡收入200麦斗以下者为第四等级,称为“日佣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

                                                           ——崔仲连:《世界通史》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制思想的不同之处。(2分)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次改革对担任官职的条件有何不同?(2分)并分析其共同作用和不同作用。(4分)

              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改革对两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

               

            • 6.

              改革,中文是由改变与革新或革命组成;英文是reform,意思都是对原有组织形式或社会结构进行重组,以达到改善社会状况的目的。社会改革是一个全面涉及人文与科学的综合系统工程,任何一项社会改革都会牵涉到各个社会群体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古希腊抒情诗选》

              材料三 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终于,他们找到了比其他任何人更能胜任的人,他的名字叫梭伦。……他为雅典人制订出一套以中庸为其基本原则的法律,而中庸正是古希腊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房龙《人类的故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8分)

              (2)据材料二与材料三,概括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2分)

              (3)商鞅和梭伦都崇尚法治,为何社会效果不同?试联系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改革与社会稳定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分)

               

            • 7.

              (18分)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尽管形式多样,特点各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侧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四

              回答:

              根据材料一,指出图1商鞅“舌战”的是哪部分人?(1分)假设当时雅典的主要政治派别都参加了图2的激烈辩论,你认为可能有哪些派别?他们各自有何主张?(6分)图1图2的现象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概括材料二、三,指出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3分)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4分)

              根据材料四中的图3、图4,你能分别获得什么重要的历史信息?两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趋势?(3分)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又有财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韦斯特《梭伦:残篇36》

                材料二  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刑。

              ——《商君书·说民》

                材料三  梭伦改革在摧毁贵族势力与氏族制度方面还不是很彻底,广大下层公民仍被排斥在国家权力之外。在氏族贵族和广大农民对他表示不满的情况下,梭伦借口到国外考察,乘船出国游历。

              ——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四  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匿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国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匿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新校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和商鞅在打击贵族特权上采取的不同策略及其不同目的。(8分)

              (2)两次改革对各自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材料三、四,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12分)

               

               

            • 9.

              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后,回答问题:

              (1)假如你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名中央政府官员,当时你能够耳闻目睹的秦始皇加强

              皇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分)

              (2)简要概括唐太宗时期强化皇权的措施及特点。(5分)

              (3)假如你是生活在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公民,你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亲身的感受,为了

              鼓励公民参政,邀请公民观看戏剧,当政者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4)图三和图四所示君主基本上生活在同一时代,此时两国政治体制最根本的相似点是什

              么?(2分)依据所学知识说明,查士丁尼为后世留下的最深远的文明遗产是什么?(2分)

               

               

            • 10.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把他个人一度掌握的很大权力和权威用在了制订和落实法律制度上,他更

              注意的不是他在权位上会怎样,而是他不在会怎样。有人曾嘲笑他编订的法律好象蜘蛛

              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但梭伦说:“我

              制订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梭伦指向法治的改革成

              功不仅与其个人政治素质和魅力有关,也还依靠了雅典人当时已经比较尊重法律的民情。

              ——摘编自何怀宏《梭伦改革的两点启示》

              材料二 在王安石建议之下设立了一个叫做“明法”的新科,考试科目是律令、《刑统》

              大义和断案。……凡应“明法”考试而被录取的,即由吏部列入备用的司法人员的名单

              当中,其名次且列在及第进士之上。到十六年后,保守派的首脑人物司马光做了宰相,

              在科举方面首先就废除了明法新科。

              ——邓广拓《王安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梭伦实行法治的特点。你是否同意“他编订的法律好象蜘蛛网,

              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这一看法?并说明理

              由。(6分)

              (2)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设立明法科的直接意图。依据材料概要分析梭伦改革和王安石

              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