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594年的一个清晨,梭伦在众人的注视和期待下大步登上讲坛,他径直走到一个大木框前,将木框中的木板翻转过来,刻在木板上的新法律条文呈现在人们面前——“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所有债务全部废除”。这就是“解负令”。
              材料二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既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1)材料一中的“新法律”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假如你是生活在梭伦改革时代雅典的欠债为奴的平民,你会支持改革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并进行简要评价。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在诗中写道: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材料二  我们为有这样的政体而感到喜悦。我们不羡慕邻国的法律,因为我们的政体是其他国家的楷模,而且是雅典的独创。我们这个政体叫民主政体。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并在成绩卓越时得享功名,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无论何人,只要为祖国效力,都可以不受阻碍地从默默无闻到步步荣升。     


              ——伯利克里《论雅典之所以伟大》

              (1)材料一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改革措施?这一措施有何积极意义?
                                                                                                                                                                               
              (2)伯利克里所言家“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的依据是什么?
                                                                                                                                                                               
              (3)概括指出梭伦和伯利克里对于雅典民主进程的贡献。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团结人民去谋求的一切目的中,有什么我还没有做到? 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柏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一一因为正是我,为它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以前他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是无辜被害,也有的是因故出卖; ……我都使他们解放”。
              材料二: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 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 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材料三: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贵族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因权力、财产高于其他阶级而形成的上层阶级,经过演变,贵族制度在一些国家延续下来,形成了稳定的贵族阶级。与平民阶级相比,贵族阶级享有更多的特权,拥有更大的政治权利。
              (1)材料一、二反映了梭伦改革措施中的哪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的实施对雅典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积极的影响?
                                                                                                                                                                              
              (2)材料三反映商鞅变法中哪些主要的规定?
                                                                                                                                                                             
              (3)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如何限制、打击奴隶主贵族的?为什么个人的结局会是相反的呢?
                                                                                                                                                                             
            • 4. 阅读下列材料: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出发点是以地域组织代替氏   族组织,设立了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有的4个血缘部落。这项措施有助于削弱氏族贵族对地方政权的控制,促进不同部落之间公民的融合。在划分新行政区的基础上,克里斯提尼进一步改造国家政权机构。他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代替原来的四百人议事会。新议事会由500人组成,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从而创立了最早的比例代表制选举法。议员的当选没有财产资格限制,30岁以上的公民均可成为候选人。选举采取抽签方式,由运气或“神意”来决定。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一位公民一生只可担任两届议员。
              (1)梭伦改革财产等级制度在削弱氏族贵族势力的作用方面,与克里斯提尼的哪项改革措施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为什么?
                                                                                                                                                                              
              (2)在国家权力机构和公民参政议政方面,克里斯提尼改革比梭伦改革有何具体的进步措施?
                                                                                                                                                                               
              (3)用抽签的方式来选拔议员,体现出怎样的民主原则?有何弊端?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以后发生了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从各方面来看,他们的政治体制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尤其是穷人,他们的妻子和儿女都为富人所奴役,他们被称作附庸和“六一汉”。因为他们正是按照这样的地租耕种富人的土地。所有的土地都控制在少数人手中;如果他们无力支付地租,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孩子都将失去自由。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梭伦改革的第一个重大措施是颁布“解负令”。平民所欠公私债务一律废除,雅典公民沦为债奴者一律解放,……然而“解负令”并不是平分土地,所以贵族阶级祖传的土地亦即非因高利贷收进的抵押土地仍归贵族所有,贵族阶级的优势经济地位并没有受到摧毁性的打击。第二项重大改革措施是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第一等级可任执政、司库及其他一切官职;第二等级与第一等级同,惟不得任司库;第三等级可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则依旧不得担任一切官职,但可以和其他等级一样陪审法庭的陪审员。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梭伦采取消除“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的主要措施和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不同。
                (2)包括第四等级的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公职员……
                (3)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与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
                (1)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2)……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3)……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两个改革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的不同对雅典和秦国分别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他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 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新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梭论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两者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力图在实践中推行德尔菲关于限度与节制的训导,将其运用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一个被贫富纠纷所撕裂的城邦中引入一种社会平等的理想。
              ——赵明《论梭伦立法》

              材料二:“从宏观来看东晋南朝和十六国北朝全部历史运动的总体,其主流毕竟在北而不在南”。最终是北方得以统一南朝,是北朝而非南朝构成了隋唐盛世的来源,这不是偶然的。
              ——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在政治上是如何实践“限度与节制”思想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梭伦改革和孝文帝改革对两国政治制度的影响有何根本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赦、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普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

              (1)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上述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