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分)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材料二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7分)

              材料三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  

              (2)材料三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2分)

              材料四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3)材料四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材料五  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

              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建国“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六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重大举措。一个自强奋进的东方民族,一个日益强盛的伟大国家,以特有的胆识和远见、包容和胸襟,做出了影响深远的战略决策,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浩荡洪流。

              (5)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洪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 2.

              宋代司马光在《书仪》中指出:“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以财论婚的观念日兴
              B.门第观念已彻底废除
              C.民主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D.科举制度已日益衰落
            • 3.

               山西民歌《走西口》中唱道:“哥哥你要走西口,你的妹子实在难留。提起你走西口,小妹妹泪花流。”歌中的走西口的汉子主要是指历史上著名的商帮。从歌词中可以看出(  )

              ①当时的商帮经商活动要克服许多困难    ②他们艰苦创业的精神是成功的关键 

              ③晋商作为商帮中的杰出代表得到政府全力扶持

              ④商帮经济活动范围很广,遍及世界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

              “从16世纪30年代到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物价普遍上涨了3倍左右。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物价则上涨了约2倍……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人中国……然而资本在西班牙、葡萄牙、中国都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上述材料不包含的信息是(    )

              A.殖民掠夺积累大量财富,引发欧洲价格革命
              B.中国古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C.中国的农业文明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D.正常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 5.

              有学者谈到“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展现了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的特点,显示了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材料主要说明宋朝(    )

              A.城市功能的变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统治者重视商业
              D.城市比唐朝稳定
            • 6.

              (12分)阅读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西汉工商业城市分布图              图2  唐朝工商业城市分布图

              (1)根据材料一中图1和图2的对比,分析我国古代工商业城市分布区域发生的变化。(2分)

              材料二  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摘自北宋《东京梦华录》

                  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摘自南宋《梦梁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所具有的主要变化。(2分)

              材料三  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明]李鼎《李长卿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古代商业发展呈现什么特点?联系所学知识,举两例最具代表性的地域商人群体。(3分)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客商狼藉,号哭水次”,最终“多致卖船弃业”。

              (4)根据材料概括黄宗羲的观点。(1分)材料表明清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

               

            • 7.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西台漫记·记葛贤》

              材料三 1872年,陈启沅从安南(今越南)回到广东,他的家乡盛产原料茧,当地农民有缫丝传统,因而人员可大量招募。于是,他仿效在安南的法国式缫丝机器,亲手设计绘制了两套机器图样。全部设备包括蒸汽锅炉、缫丝车和丝釜都由当地制造,其中丝车改为木制,丝釜改用陶制,仿制了“法国式(共拈式)”的缫丝机,于1874年在南海县西樵简村堡创办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蒸汽缫丝厂“继昌隆”。采用自己设计的机器缫丝,俗称“丝偈”,该厂雇佣工人六七百,出丝精美,行销欧美,获利甚厚。不久,因被视为异端,于1881年(光绪七年)被南海知县下令关闭。

              材料四 祝大椿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为营业起见,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广销路,让一部分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荣宗敬和荣德生号称“面粉大王”。荣家的保兴面粉厂遭到当地保守势力的阻扰,说工厂的兴建破坏了“风水”,将官司打到督抚衙门,反复再三,最后在两江总督刘坤一支持下,官司才告一段落。                                     

              ——以上材料摘自岳麓版高中教材必修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2分)

              (2)材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概括其本质特征。(2分)材料三反映的经济现象和材料一相比有何明显进步之处?(2分)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如何?(3分)

              (4)结合所学谈谈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4分)

               

            • 8.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清代苏州“全晋会馆”         江苏盐城“盐商会馆”

              A.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B.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会馆的产生表明“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束
              D.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 9.

              判断题。

              1.明代一位贩卖古董的人,有一天非常开心,因为收购了一件珐琅彩瓷器。

              2.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3.1921年,苏俄开始采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苏俄迅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4.20世纪90年代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把美国领入“新经济”时代,保持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5.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加快了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加快了美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 10.

              (12分)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常常扮演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街道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数据资料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材料三  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究竟应该如何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经济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因素。(4分)

              (2)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为什么建国后的30年里,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消失了?(2分)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4)对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孰优孰劣的问题,你是怎样看待的?(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