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穆尼埃在《人权宣言》中写道:不满路易十六召开的三级会议的人们愤而组成国民议会,并提出制定宪法要求,路易十六却强令解散议会,并且调集大批军队集结巴黎附近。民众们推翻了国王,并且开始以新的理想来设计国家的方向。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和义务进行立法。以便立法权的决议和行政权的决定能随时和整个政治机构的目标两相比较,从而能更加受到他们的尊重;以便公民们今后以简单而不可争辩的原则为根据,要求能确保宪法与全体幸福之维护。
                 材料二  关于人口素质不够的问题,共产党说过,不应因人民素质不高而拒绝民主,应用民主政治教育人民……他们以为中国实现民主政治,不是今天的事,而是若干年以后的事,他们希望中国人民知识与教育程度提高到欧美资产阶级民主国家那样,再来实现民主政治……正是在民主制度之下更容易教育和训练民众。
              一(《解放日报》,1941年10月28日)
              (1)材料一反映出穆尼埃认为发表《人权宣言》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权宣言》中包含的“简单而无可争辩的原则”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概括比较中国共产党与“他们”在中国实施民主宪政上观念的不同。指出“他们’,主张的实质。
            • 2. 材料一《独立宣言》发表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在爱尔兰和印度的被压迫地区受到欢迎……在法国,《独立宣言》被广为印刷,成为反英宣传的主要材料……《独立宣言》的文字被一再借用,表明这种对欧洲传统惯例的激烈而又具有创造性的挑战得到了认可。
              --摘编自[美]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
              材料二    美国革命实际上已经成了巴黎一种新的信仰,《独立宣言》则是他们的“圣经”。对法国人而言,要寻找“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只需要这本“圣经”就足够了。时任驻法公使杰斐逊说:“法兰西被我们的革命唤醒了,他们现在的目标非常明确。”……在同一时间,美国人却为法国人民对权利的热情所唤醒,为1789年10月美国报刊上刊登的法国《人权宣言》而激动不已。很明显,两个国家都在相互影响着对方。
              --摘编自[美]苏珊•邓恩《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宣言》在印度和法国受欢迎的不同原因。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神圣权利”在美、法两国革命时期的相互影响。
            • 3. 法国《人权宣言》第十一条主张:“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但是在开篇却提出:“国民议会在上帝面前并在他的庇护之下确认并宣布下述的人与公民的权利。”这说明《人权宣言》(  )
              A.反对言论受限
              B.主张信仰上帝
              C.强调天赋人权
              D.内容自相矛盾
            • 4. 材料一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而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仍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摘自《人权宣言》1789年
              材料二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人人有权工作、自由选择职业、享受公正和合适的工作条件并享受失业的保障”,“人人有同工同酬的权利,不受任何歧视”,“人人有为维护其利益而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人人有享受休息等的权利”,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有权自由参加社会的文化生活,享受艺术,并分享科学进步及其产生的福利;“人人有权要求一种社会的和国际的秩序,在这种秩序中,本宣言所载的权利和自由能获得充分实现。--摘自《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从贫国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依法得到维护和保障……(实现了)妇女、儿童权利的保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特殊保护。--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人权五十年》,2000年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人权宣言》与《世界人权宣言》的异同,并指出其原因。
              (2)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人权观的特点。
            • 5. 空格/ 材料三/空/ /格 新成50来,特别是放以,国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在首位,持以经济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力,使经济和会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显著增,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贫到饱和温饱小的两次史性跨越…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的公民利政治权利依法得维护和保障…实现了)妇女、儿童权利的护……数族的平等权利和特殊保护。
              --摘自《人权宣言1789)
              根据料一二,析人权宜》与《世界人权宜言》的异同,指出其原。
              -(摘自界人权宣》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
              根据材料,合所知识答问题。
               /格/ 材料一/空//格/在利方面,人们生而且始终是平等……整个主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在法律面,所公民都是等的故他仍都能平等地按其力担任一切官职、公职位和职……由思想和意是人类宝贵的利之-…各公民都有论、著述和出的自……财产权)是神圣不侵犯的权利。
              -(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权五十年》200年)
              概括料三所反的中国人权观的点。
            • 6. 杰斐逊在某文件初稿上有这样一段话:“……他(英王乔治三世)诱骗他们,并把他们运往另一半球充当奴隶,或使他们惨死在运送途中。”但是在签署这一文件时,本段内容却被删去。下列对这件事的评价,不符合事实的是
              A.这个文件是《人权宣言》
              B.反映了这个文件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C.这段话是对奴隶制的谴责
              D.之所以被删去是因为南方代表反对
            • 7. 对《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理解最正确的是(  )
              ①民主思想是近代社会的主流            ②深刻影响了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
              ③民主政治的一个特点是法制化          ④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8. “《民法典》采纳了1789年的社会原则:个人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世俗化、信仰自由和选择职业的自由。”这些“社会原则”确立于(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合众国宪法》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1)据材料,概括《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关于人权和公民权的主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在当时有怎样的进步意义?
            • 10. “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社会载体。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公民”“公民社会”的有关问题: 
              材料一  公民概念最早产生于古代希腊。古希腊的“公民”一词来源于“城邦”,原意是“属于城邦的人”。古代社会中后期,“臣民”概念取代了“公民”概念。 
              材料二  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紧密相连。“民主”一词在中国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大意是:暴君夏桀不配做民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材料三  现代意义的公民概念开始形成于15世纪后,随着自由市民的产生,17-19世纪在维护市民利益的民族国家运动和争取公民政治权利斗争冲击下,受法国影响最终有了今日之含义。 
              材料四  在中国,“公民”作为外来语是在辛亥革命前后由西方传入的,而在法律文件中正式统一使用“公民”概念,则要到新中国建立以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公民社会”形成的原因。并指出“臣民”与“公民”的本质区别。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古代中国和西方赋予“民主”一词的不同含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意义的公民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并列举两部欧美在争取公民政治权利斗争中提出或颁布的文献成果。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现代中国实行了哪些制度?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公民社会”的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