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中国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育、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我们有时不恰当地把他的学说称为“儒教”,其实他并没有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
              一摘编自伏尔泰《风俗论》材料二:1894年,赫胥黎发表《进化论与伦理学》,对进化论的原理作了哲学上的阐释。他认为社会伦理关系不同于自然法则,因为人类具有高于动物的先天“本性”,人类社会的进展不应该模仿宇宙过程,而应当在同它斗争中不断走向完善。严复选译了其中的导言和第一部分,命名为《天演论》,内容上加以增减、改造,又以“按语”的形式借题发挥。他认为进化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严复:《<天演论•导言十五>按语》)
              --摘编自张昭军、孙燕京《中国近代文化史》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伏尔泰对中国文化、严复对西方文化有着各自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解读。(要求:解读合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汉至明清,各家思想皆视“道”为现象背后的本真,将“得道”当作终极的追求目标。宋儒主张“道”乃天地间最高的力量,是人们必须遵从的真理。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不满宋儒脱离人生的“道”论,强调“道”寓于人的生活之中:“百姓日用即道”。
              --摘编自雷颐《史学方法论》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明清进步思想家与宋儒主张关于“道”的不同观点认识,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1895年严复发表《辟韩》篇,对唐代韩愈《原道》篇进行系统批利。韩愈原文说,君主是制定命令者,臣下是行使命令者,民众是供养君臣者,三者以君主为中心,相维相资,臻于大治。严复指出君主制度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君主圣明,而是源于民众需要,“择其公且贤者,立而为之君”。如此一来,民众成为主人,君主则变成了民举代表。中国奏汉以来的君主完全背离君主原意,乃是窃国于民的“大盗”。
              --摘编自胡其柱《重塑“不变之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对韩愈进行批判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目的。
            • 3.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严复(1854-1921),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早在英国学习海军期间,他就翻译了亚当。斯密的《原富》等著作。他说:“赋税贡助者,国民之公职也,取之于民者,还为其民。”后来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1895年他发表介绍西学的政论文章《原强》,他提出,“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所谓鼓民力,就是全国人民要有健康的体魄,要禁绝鸦片和禁止缠足恶习;所谓开民智,主要是以西学代替科举;所谓新民德,主要是废除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倡导“尊民”。他对当时上海径正女学的创办大为赞赏,认为这是中国妇女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开始,也是中国妇女自强的开始。他从救亡图存的目的出发,认为妇女自强“为国至深之根本”。
              --摘编自王栻主编《严复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思想形成的背景。
            • 4. 严复笔下的进化论
                 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将赫胥黎的作品译成中文发表。以下两栏材料,分别选自赫胥黎原著直译本与严复译本大致对应的段落,阅读并回答问题。
              原著直译文
                 在生物界,这种宇宙过程(cosmicprocess)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生存斗争,即每一个个体和整个环境的竞争,其结果就是选择。也就是说,那些存活下来的生命形态,总体上最适合于某个时期存在的各种条件。因此,就这一点而言,也就仅仅就这一点而言,它们是最适者。
              严复译文
                 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物竞者,物争自存也,以一物以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与其所遭值之时与地,及凡周身以外之物力,有其相谋而相剂者焉。……斯宾塞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按语一:物竞,天择二义,发于英人达尔文,斯宾塞者……本天演著《天人会通论》,举天、地、人、形气、心性、动植之事而一贯之,其说尤为精辟宏富,其第一书以发明天演之旨,第二书以天演言生学(生物学);第三书以天演言性灵(心理学);第四书以天演言群理(社会学);第五书乃考道德之本源,明政教之条贯,而以保种进化之公例要术终焉。鸣呼!欧洲自由生民以来,无此作也。
                  严复按语二:夫既以群为安利,则天演之事,将使能群者存,不群者灭;善群者存,不善群者灭。赫胥黎……言群理,所以不若斯宾塞之密也。
              问题:
              (1)严复翻译此书与哪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刺激有关?
              (2)比较上述材料,概括严复译本(包括按语)与赫胥黎原著的内容差异。
              (3)你如何理解严复笔下的进化论?
            • 5. 追求政治民主和建立法治社会,是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进步趋势和人民的愿望。
              材料一
              第八表  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
              第九表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1)材料一中的《十二铜表法》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法产生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第544条:所有权是无限地利用并支配物品的权利,但利用以不受法律禁止为限。
              第545条: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第1101条: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
              --法国《民法典》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法律原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拿破仑法典》颁布的意义。
              材料三
              (中国古代刑狱)以贵治贱,……是故天下虽极治,其刑罚终不能以必中,而侥倖之人,或可与法相遁。
              若夫今世欧洲之立宪,宪非其君之所立也,其民既立之,或君民共立之,而君与民共守之者也……英国以富而为强者……实以立宪之美而为强也。惟美、惟法、惟德莫不强者而皆立宪而后有此。
              --王栻 主编《严复集•按语》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严复对中国古代法律和西方近代法律的基本观点。
              材料四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787年美国宪法相比在民权方面的进步性体现在哪?近代以来“法制”的实质是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