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指出:1952年至1956年4年间,北京大学的科研项目有100项,1956年到1957年有400项。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科研成果就达到了3 406项,其中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的有119项,属于国内首创的有981项。这表明(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双百”方针推动了科技发展
              C.科技领域出现了“大跃进”       
              D.科技工作者具有非凡创造力
            • 2. 1956年,在遭受严重水灾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仍达到582.9亿元,比上年增长4.9%。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 901亿斤,比5年前增长19%;棉花总产量达到3 280万担,比5年前增长26%。这两年中国农业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贯彻落实了中共八大的路线
              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了高潮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3. 梁治平在《市场·国家·公共领域》一文中指出:“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作用。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材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  )
              A.商品贸易逐渐消失
              B.“左”倾指导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C.计划经济阻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 4.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 5. 下表是中共中央关于“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变化情况,该表说明了
               
              原计划
              第九次全国计划会议(1960年)
              八届九中全会(1961年)
              钢铁产量(万吨)
              2300
              2010
              1900
              煤炭产量(亿吨)
              5.2
              4.25
              4.36
              粮食产量(亿斤)
              4300
              3900
              4100
              棉花产量(万担)
              3300
              3200
              3200
              大中型项目数(个)
              1500
              1200
              800
               
              A.中央的“左”倾错误从根本上得到纠正
              B.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中断
              C.八字方针”在政策层面上发挥作用               
              D.国民经济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 6.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致信中共中央:“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该论点提出的主要目的是
              A.恢复“双百”方针                           
              B.抵制“左”倾错误
              C.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D.全面整顿国民经济
            • 7. 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时期的工业建设成就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要引以为戒。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为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胡锦涛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工业成就取得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所说的“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主要指什么?(4分)毛泽东的论述反映出我党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做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战略决策的必要性。(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我国经济政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6分)
            • 8. 我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之间的比例,1960年是21.8∶26.1∶52.1;1962年是33.3∶30.3∶36.3。这种比例关系的变化反映出
              A.知青下乡促进农业大发展           
              B.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C.中央彻底清算了“左”倾错误       
              D.国民经济调整政策成效显著
            • 9. 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年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    )

            • 10.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    )
              A.实施了“一五”计划 
              B.推行了土地改革 
              C.组织了人民公社   
              D.发动了“大跃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