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49年6月至8月间,刘少奇在秘密访问苏联期间,在致斯大林的书而报告中说:“工人阶级要向资产阶级进行必要的和适当的斗争,才能保护工人阶级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利益。但同时,还要和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必要的和适当的妥协与联合。”刘少奇的书面报告( )

              A.旨在争取苏联对中国建设的大力帮助
              B.形成中共未来数十年的经济发展思路
              C.因与苏联模式相悖而未获得苏联支持
              D.体现了尢产阶级专政下的政策灵活性
            • 2.

              1946年5月,晋察冀边区政府发布公告:“饲养员已编成运输大队,从事生产自力更生。凡规定有专门公马人员因公外出时,均酌发车马费。……今后各方人员,乘马来本府时,须自带饲养员喂养,本府概不负责,特此声明。”“公马改革”主要意义在于( )

              A.发扬民主作风,反对专制主义
              B.充实生产人员,发展边区经济
              C.扩充边区军队,增强军事实力
              D.减少行政开支,改善干群关系
            • 3. 材料一  要之,新生活运动者,即除去不合理之生活,代之以合理之生活。如何能使国民之生活合理’日曲提倡以”礼义廉耻”为日常生活之规律。一、提倡“礼义廉耻”使反乎粗野卑陋之行为,求国民生活之艺术化,--.二、提倡“礼义廉耻”使反乎争盗窃乞之行为,求国民之生活生产化。……三、提倡“札叉廉耻”使反乎乱邪昏懦之行为,求国民之生活军事化。
              --《新生活运动纲要》
              材料二  同在竭力推动“新生活”的贺衷寒和张学良,时“新生活”的理解却截然相反。贺衷寒说:“‘五四’是把中国固有的精华完全不要,今天的新生活运动,是把中国固有的精华加以发扬”:张学良却大唱反调:“所有仍在崇信本国精神文明,以为在今日推行新生活运动无其必要的国人,我以为应当赶快觉醒了”法学家章渊若当日的批评可谓一针见血:“只有在一个赏罚分明、贪污绝迹、纪律振肃的国家,社会才有是非,才有公道,而民众才会明礼义,知廉耻。有纪律,守秩序。”如高华所言:“国民党只是在中央一级实行‘以党统政’,省以下则实行党政的完全分开,在省姒下的基层,其党务机构形同虚设”
              --摘自《该不该嘲讽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党推行新生活运动的目的。
              (2)综合下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淡你对新生活运动的认识。
            • 4.

              1946年5月,晋察冀边区政府发布公告:“饲养员已编成运输大队,从事生产自力更生。凡规定有专门公马人员因公外出时,均酌发车马费。……今后各方人员,乘马来本府时,须自带饲养员喂养,本府概不负责,特此声明。”“公马改革”主要意义在于

              A.发扬民主作风,反对专制主义
              B.充实生产人员,发展边区经济
              C.扩充边区军队,增强军事实力
              D.减少行政开支,改善干群关系
            •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关于政党政治必烦采取由由竞争、且“最宜两大对峙,不宜拜小分立”的两党制主张,关于“非采政党内阁制,无以善治”的政党内阁主张,梁启超与宋教仁英雄所见略同,几手如出一辙。宋救仁说,“飘忽敢死者易得,条理缜密之士盖寡,非先植其基,虽满洲倾覆,犹足为忧”。仅1906年初至1907年初,宋教仁一年间编译出版的政法文献就多达数十万字,如《日本宪法》《英国制度要览》等等,1908年,他翻译了长达1400多页的《比较财政学》.1907年,宋教仁潜赴东北,欲联络“马贼”起义,偶然获悉日本意欲吞并我国间岛的图谋。他立即中止起义计划,转而撰写《间岛问题》一书,运用中日韩三国的史地资料,从国际法角度驳斥日本的谬论,有力帮助了清政府对日交沙成功。
              --摘编自杨光《梁启超宋教仁的道路:宪政中国之道》
              (1)根据材料,概括宋教仁的政治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治主张无法实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教仁。
            • 6. 有人在致国共两党领袖的公开信中说:“政治必须彻底民主,此为国人一致之要求。纵国共双方存有若干特殊问题,不妨事先商论,但所作成之解决方案,必须不与国人之公意相违。”此事应发生在(  )
              A.1924年
              B.1937年
              C.1945年
              D.1949年
            • 7.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    )
              A.继续实行减租减息
              B.实行土地公有制
              C.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D.保留富农土地
            • 8.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为今之计,政府所执之政策,应急倾注于社会方面,力为民众谋裕其生计,毋使不均。并须速求教育之普及,使民众关于生计得有相当之智识,自由发展。而先知先觉诸人,而将公平正确之国家社会主义著为书报,发为演说,介绍于我国民,使咸晓然于社会主义之真,非同于强盗土匪之掠夺。盖必先求避去无意识之社会革命,使社会秩序不至于破坏。

              ——1919年4月28日张澜《答梁乔山先生书》

                  材料二  1949年4月、张澜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他说:“这个新的政治制度,将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现有制度。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的总统制、內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1)概括材料一中张澜的观点。

              (2)指山材料二中张澜思想主张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 9.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胜利的果实不能白白地送掉,全国人民必须团结牢,大家一齐来动手,剥掉假民主的外套。……今天我们“为团结、胜利与民主而歌”,却不要教胜利冲昏了头脑。团结的障碍多得很,民主的暗礁更不少。让我们抓紧时机,打定主意,把民主、和平的呼声高唱入云霄!

                                  ——李公朴《不要教胜利冲昏头脑》(1945年9月2日)

              材料二  政治上玩了一套还政于“民”,实则是还政于党的把戏之后,就在军事上想凭借美军、敌伪军来完成武力统一的迷梦。屠杀人民的人,……你讲言论自由,他讲打人自由,你讲开会自由,他讲开枪自由.1不仅在马路上他们可以自由地抓人、打人、杀人,还可以自由地到学校去投手榴弹,打不死还加上几刺刀。这就是中国今天的真相,也就是“一二·一”惨案所以发生的原因。

                                      一李公朴《世界看“一二·一”惨案》(1 945年1 2月《知识青年》)

              (l)概括材料一的主张。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现实?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出现的背景。

            • 10. 1945 年10月19日,民盟与中共达成相互交换情报和资料的共识,民盟将给《新华日报》资料室另行抄送一份他们收集到的有关各地政治、军事情报及有关教育、文化、农民等的资料。同样,共产党也将《新华日报》刊发的有关资料送给民盟的报社。这说明
              A.国民党“一党专政”不得人心
              B.共产党已做好内战的充分准备
              C.共产党革命领导地位受到认可
              D.统一战线是重要的斗争策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