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签署的凡尔赛条约中,协约国宣布,严裁德国军备目的是“推动所有国家普遍限制军备成为可能”;同时据国联盟约第8条,国联成员国承诺“为了维持和平,要求把国家的军备减少到足以保卫国家安全的最低限度”;“有效地促进国联盟约第8条规定的裁军”成为国联成员国加入国联的重要条件,依此规定,德国坚持要求其他国家必须裁军。

              国联裁军会议最终于1932年2月召开,德国代表团始终坚持其他国家必须裁减军备到凡尔赛条约的水平或承认德国重整军备的权利,否则德国将退出国际裁军大会。当时,正值经济危机的高峰和日本最激烈地进攻上海的时候,与会国都已明白,国联十多年的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消失殆尽了。  

              ——摘自E·H.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联裁军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国联十多年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消失殆尽”的因素。

            • 2.

              材料:“一战”后,日本成为世界五大国之一,日俄战争后已存在的大国意识开始随之急剧膨胀,日本人对亚洲的优越感度指导者意识更是越发浓厚。当时鉴于欧洲战场的惨状,预感西方文明即将走向没落的人比比皆是,认为东洋文明绝不劣于西洋文明。“一战”使“落后”地区各民族获得民族独立的良机,日本对殖民地的支配以及对中国大陆的膨胀也开始在理论上陷入困境。在一战的影响乏下,趁着世界秩序的混乱,日本社会中以自我为中心试图构筑新地域秩序的构想开始大为盛行。

                 小寺谦吉是此时期颇具代表性的亚洲主义者,他主张中日“应相互提携、相互扶助,为亚洲乃至全体有色人种,理应与白人展开对抗”。日本向中国提供智识,中国向日本提供物资。日对中施加军事援护,中国应在日本“指导”下实施改造,教育和文字语言上要采用“日本假名文字”等。小寺的大亚洲主义虽然在表面上主张中日两国的相互团结依存,但实际上却否认中国的地位,宣扬日本以“调和文明”来改造中国。

                                                                                                                            ——摘编自刘峰《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亚洲主义的理论与行动》

              (1)根据材料,概括一战后日本亚洲主义盛行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寺谦吉亚洲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

            • 3.

              [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

            • 4. 边界、领土是一个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界、领土的争端影响两国关系甚至世界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历史上法德关系恶化并诉诸武力的重要导因在二战后初期又有重复的可能。将引发德法历史冲突的症结问题改变为促进德法和解的引擎,法国政治家找到一个突破口,这就是:从煤钢问题入手,通过经济合作的方式将法德双方的利益连接起来,使之成为法德和解的良性开端……联邦德国与比利时在理性合作基础上,经过短暂谈判,于1956年9月签订《联邦德国与比利时王国关于边界变更和其他问题》条约,解决了两国的边界纠纷……1960年8月《联邦德国与荷兰王国关于埃姆斯河口合作规定》签订,缩短了两国边境线的长度,确定了双方对存在争议地区共同勘探与开采的原则。

                                                                                                                              ——据丁丹《二战后德国与邻国边界、领土争端的解决述评》整理

              (1)结合所学,根据材料一中数字标识指出法国在领土与边界问题上极力压缩德国的措施,并说明日后德国是如何突破的?(4分)

              (2)材料二中“法德和解的良性开端”指什么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二战后联邦德国解决与邻国的边界、领土争端的特点及对60年代的欧洲所带来的影响。(6分)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爆发后,袁世凯政府于 1914年 8月 6日宣布严守中立,然而9月日本便登陆山东与德开战,很快取代德国占领青岛,中国政府屡次要求其撤军均被无视。袁世凯急召在欧洲休假的陆征祥回国,组织全国一流的外交家和国际法学者,包括曹汝霖、顾维钧等,研究怎样解决青岛问题,至袁氏倒台之前,他们召开了数十次研究会议。此外,政府还委派驻外使节与欧美日俄各国首脑及公法家联系,取各方建议和支持。

              ——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 日本意识到,中国势必在战后提出山东问题,遂抓紧进行秘密外交,寻求霸占山东的法理依据。英法希望日本向地中海派遣舰队护航,日本趁机要求英法保证,在将来的媾和会议上,支持日本获得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以及占领南洋德属诸岛;英国提出,日本应以同样精神支持英国对赤道以南德国各岛屿的领土要求,两国一拍即合,达成密约。随后,日本以类似手段,与法、俄、意签订了有关山东问题的密约。

              ——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材料三 关于五国暂管青岛之议,以外交上急遽之变化,未必能见实行,本社昨已报告。兹确闻某方面接到巴黎紧要可靠消息,言意大利之出和会,我国外交大受其恶影响。因意国如不出会,则日本之态度尚不敢过于强硬,亦不敢轻言脱离和会以要挟也。自意大利有此一举,日本乃声言如不彻底其所主张,即将仿照意大利之办法。美总统与英法等对于意国之出会已极感其困难,今见日本态度如此,则和会殆有动摇之虞,山东问题或将因此而生极大之变化。 明知日本利用机会,而三国不能不有所踌躇。至日本最近所藉口者,为四年五月二十五日中日间二十一款及去年九月之中日协定,此种条约如不废除,日本即永远据为外交口实。一方又有可惊之消息,英法因山东问题其先亦与日本订有密约,故英法虽明知日本之野心欲对我国有所尽力,然为条约所束缚,亦甚难于为力。我国代表奔走呼号,请求各国支持正道,亦已力竭声嘶。国内若再无一致之精神以对外,则此次外交之失败殆足以亡国云。

              —— 1919 年5 月1 日天津《大公报》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洋政府对1919年巴黎和会的态度如何?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日本妄图侵占中国山东的因素。

              (3)结合所学指出《大公报》对“山东问题”的报道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 6.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18分)

              材料一:1918年1月8日威尔逊在国会发表演说:“要想世界永久和平,必须有一个新秩序,不应再用老一套的外交方式来解决问题,战胜国不应要求割地赔款,应该废除秘密外交,应该通过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创立新秩序。”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威尔逊建立“新秩序”的实质?(1分)并依据相关史实评述材料一中威尔逊的新“外交方式”(3分)

              材料二:国联成立之初的确是一个“强盗的联盟”,因为它的使命是维护掠夺小国、弱国和战败国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后,它转化为维护和平的工具,因为它约束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行为,支持和援助反法西斯侵略的各国人民;在德、日相继退出国联后,英法等大国、中小国家和苏联等国联的三种力量在限制法西斯对外扩张方面具有一致性。

                                                                                               ──《对国际联盟的再认识》载于《世界历史》1989年第2期

              (2)“国联”的成立与威尔逊有何关联?(1分)材料二是从什么角度认识评价国联性质的?(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联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3分)其最大的失败又是什么?(1分)

              材料三:联合国不是战前国际联盟的继续。它孕育于反法西斯战争年代,是在反法西斯联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崭新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美国对于组建联合国颇为积极,其他反法西斯国家为了把战时的友好合作关系延续到战后,以维护世界和平,也都同意组建联合国。联合国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共同心愿。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3)依据材料二、三,说明为什么“联合国不是战前国际联盟的继续”?(4分)举例说明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成功与失败之处。(2分)

              (4)综上,你可得出什么认识?(2分)

            • 7.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9年巴黎和会所建立的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在西方的相互关系。但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它们之间的矛盾仍很尖锐。日本积极在该地区进一步扩展势力。美国一方面对巴黎和会的结果不满,另一方面对日本扩张不安,美日矛盾迅速发展。同时,各国海军军备竞赛加剧。 1921年 11月 12日~1922年2月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了一次会议,参加国有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葡萄牙和中国。会议有两个主要议题,一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二是远东和太平洋问题。会议实际上是在美、英、日三国操纵下进行的。会议期间和结束时,与会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协定和决议案,其中主要有:《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1919到1922年和平条约的失败相关。考虑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激情和仇恨,那些条约是可以理解的,但它们制造出的问题与所解决的问题几乎一样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国】罗伯特·E·勒纳,爱德华·伯恩斯《世界文明史》(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9分)

            • 8.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是不应该象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我们。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引自《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包括战败的德国加入国际联盟;联盟各会员国应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摘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战后法国和美国对德政策的区别,并分别指出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无法实现真正和平的原因。(5分)

            • 9. (11分)

              以下资料选自关于一战的论文摘录,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有国家提出,为了保证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材料二  该组织在其成立的最初几年里,处理各种国际争端中曾发挥一定作用,其盟约确定的某些原则至今仍被人们认为具有进步意义。虽然这个组织没有最后阻止新的大战爆发。

              材料三  丘吉尔把新的大战称为,本来可以避免的“不必要的战争”。因为一战战胜国决策者的处置不当,才导致二战的发生。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回答:倡导建立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的是哪国?最终该国为什么反而没有参加?

              (2)、材料二中“盟约确定的某些原则至今仍被人们认为具有进步意义”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一战战胜国决策者的处置不当”指的是什么?和后来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有必然联系吗,说说你的理由。

            • 10.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历史上,顾维钧被称为“民国第一外交家”,他和林则徐、邓世昌、谭嗣同一样是灰暗和屈辱的中国近代史上闪耀着的民族英雄。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他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第一次向列强说了“不”,并由此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他由此蜚声国际外交界,成为“民国第一外交家”。之后曾官至国务总理。

              1931年,他是张学良的幕僚,“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临危受命,成为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运筹帷幄,跟随李顿调查团做出调查,并促使国联做出日本侵略中国的结论。在外交上宣告了对日抗争的胜利。但是由于日本悍然退出国联,这样的胜利并没有挽救危亡中的中国。顾维钧成了一个悲剧英雄,他无力跳出“弱国无外交”的历史铁律。

              《联合国宪章》上签署的第一个名字,是三个汉字:“顾维钧”。 1945年 6月 26日,在宪章签字仪式上,中国代表团因在发起国中按字母顺序列于首位,故代理宋子文担任首席代表的顾维钧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节选自宗民《顾维钧在“九一八”》

              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维钧被称为“民国第一外交家”的主要依据。(6分)

              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维钧无力捍卫中国大国地位的原因及启示。(9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