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21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下院的一次演说中表示:“日本是英国的旧友,在20年的同盟中,双方甚有所益。当今英美关系极为和谐,我认为首先应该增强与美国的友好合作,其次也要维持同日本的亲善与合作。”这表明英国的主要意图是

              A.调和美日之间的矛盾
              B.维持在亚太地区的利益
              C.极力维护英日同盟
              D.加强与美日的友好合作
            • 2.

              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列宁所说的“下一场战争”始于

              A.阿拉曼战役
              B.中途岛海战
              C.不列颠之战
              D.偷袭珍珠港
            • 3. 近代某一国际会议通过的一项条款说:“4.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以下对这一条款相关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②反映了美国的外交胜利
              ③出自《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
              ④使中国回复到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由于未能在巴黎和会上达到其在远东地区扩张势力的目的,故又积极倡议召开华盛顿会议来讨论远东和太平洋问题,以求拆散原有的英日同盟,打击日本在东方的优势,以建立自己在远东的霸权。而英国也深感日本发展趋势的威胁,迫切希望重新调整帝国主义在东方的势力均衡关系。因此由英、美共同发起的华盛顿会议于1921年召开。

              ——摘编自来新夏《华盛顿会议与中国民众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取得了哪些成果。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会议上山东问题解决的原因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材料二 我确信,您完全可以不必付诸战争,而且不用等待就会得到您想要的一切主要的东西。我相信,我们能。不管您对布拉格政府的意图是多么不信任,您不应该怀疑英国与法国政府的能力,各项允诺完全地、公正地立即付诸实现。
              --节选自英国首相张伯伦致希特勒的信(1938年9月28日)
              材料三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张伯伦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各项允诺”是如何“立即付诸实现”的?英法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政策?根据材料三分析这一政策的实质及导致的最终结果。
            • 6.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土耳其被迫接受了屈辱的停战协定与和平条约,面临着深刻的民族危机,主要表现在(  )
              A.资源被掠夺
              B.人民被欺压
              C.领土被肢解
              D.君主被废弃
            • 7. 重要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华盛顿会议实际是美国在将近10月底建议召开的……我很高兴收到了中国外交总长颜惠庆的私人电报,是由清华大学校长周诒春博士签署的,他是外长和我的挚友。电文说颜博士想委派我为出席华盛顿会议的中国全权代表,问我是否愿意担任。第二全权代表的职务由施肇基先生担任,因为他是当时驻华盛顿公使。我立即明白了这次电询的目的,因为我想到了我们在巴黎的尴尬处境。我毫不迟疑地回电,表明若需要我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拟议的会议,我将乐于从命。颜博士大可不必为席位的主次耽心,我指出施肇基博士不但是驻华盛顿公使,他从事外交事业的资历也比我老。结果外交部正式来电邀请我做中国代表团成员。总统的命令系在会议召开后公布,任命施肇基博士为首席代表,我名列第二,王宠惠博士位居第三。这项使命对中国至关紧要,虽然我对于中美两国在华盛顿以及在北京的讨论几乎一无所知,能奉命承担这一使命,还是很高兴的。
              --《顾维钧回忆录》
              (1)据材料,指出顾维钧乐意代表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著名外交家顾维钧所具有的高贵品质。
            • 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华盛顿会议中的“限制军备”问题,由美、英、日、法、意五个大国的代表组成全体委员会进行讨论。经过争论。签订了《五国海军条约》,仅仅就海军中的主力舰一项,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的比侧为5:5:3:1.75:1.75.1926 年8月,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致函北京政府外交部说,华盛顿会议签署的《九国公约》为“改革苛约”提供了“根据”,北京政府应于旧约期满时“声明作废”,“改订新约时”应根据“华府会议精神”“坚持平等原则”以“郑重国权”,“以刷新外交”。……通过《四国协定》和《九国公约》约定各国不在中国实行武力扩张,以武力威胁中国承认特权,美国取得在中国的优越地位,部分地打破了日本在中国的垄断,恢复了各强国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由于美国的牵制加上中国人民反日爱国运动和日本国内民主运动的高涨,日本不敢疯狂地推行其大陆政策。
              --摘编自曹学恩《民国外交简史》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取得的外交成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 9. 21世纪以来,美国提出“重返亚太”战略。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美国与东亚关系的理解。
                  材料一  这时,美国对自己的经济发展能力已有充分的估计和信心,希望通过竞争的方法在世界市场上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孤立主义政策招致舆论的责骂和大公司的反对。已离任的驻华公使田贝在当时说:“在我们面前有着灿烂的前景,这将使太平洋比起大西洋来对我们更显得重要。”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德、俄等六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摘编自项立岭《中美关系史全编》
                  材料二  美国“区域遏制”的集大成之作是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它实现了以国际条约体系从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遏制日本在远东太平洋扩张的战略目标,重新确立了远东的“门户开放”。
              --据金卫星《“门户开放”:20 世纪上半叶美国扩张战略的历史轨迹》改编
                  材料三  东亚的经济增长率名列世界前茅。克林顿总统上台后,积极推行“国家出口战略”。90年代以来,美国与以东亚为主的亚洲国家之间每年的双向贸易额超过3600亿美元,是15年前的4倍多,比美、欧之间的双向贸易额高出近40%。
              --刘克《美国的亚洲经济新战略--利用亚太经合组织,促使亚太市场开放》
              (1)写出美国开始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时间。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提出该政策的背景。
              (2)任选材料二中的一方面,简述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是如何遏制日本的。(只选方面,不简述不得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与以东亚为主的亚洲国家贸易的特点。结合材料三和时代背景,简析形成以上特点的原因。
            • 10. 一战后,德国外长西蒙说:“必须对敌人的策略有所估计。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那些想挤牛奶的人会同我们达成协议的。”下列判断最正确的是(  )
              A.“想挤牛奶”的敌人指美国,美德矛盾是战前帝国主义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
              B.“想挤牛奶”的敌人指俄国,俄德是世仇,战前围绕东欧势力范围的矛盾尖锐
              C.“想割牛头”的敌人是指英国,一战前英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德国的强烈挑战
              D.“想割牛头”的敌人指法国,法德在历史问题以及欧洲大陆霸权问题上有矛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