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不断对凡尔赛体系发起挑战。日本于1934年12月宣布废除华盛顿海军协定,新一轮海军竞赛初露端倪。1935年上半年,随着罗马协定、伦敦声明、斯特莱沙阵线、法苏互助条约的缔结和达成,法国的结盟政采取得了显著成绩,法国在欧洲的地位得到相当的增强。自感力不从心的英国统治者苦于如何保住自己的海军优势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获得的利益,主张在对德让步的前提下,通过谈判的方式与德国达成和解,对希特勒希望两国就海军力量进行谈判的提议倍感庆幸。英国政府经过反复磋商,决定接受德国代表提出的德国海军占英联邦各成员国海军总吨位3 5%的比例;德国潜水艇的总吨位可以相当于英联邦各成员国潜艇总吨位的45%,必要时可以达到100%.英国当时的掌权者担心如果错过机会,就“可能得不到比这更好的协定了”。德国海军司令指出:“这项海军协定对德国来说是一次政治上的胜利。”
              一一摘编自梁占军《19 35年英德海军协定的缔结与英法关系》,沈志华编《贺齐世荣先生八十华诞学术文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国同德国缔结海军协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935年的英德海军协定。
            • 2. 材料  1918年3月15日,根据列宁的建议,全俄苏维埃第四次非常代表大会以压倒多数批准了《布列斯特和约》.3月17日,《布列斯特和约》也经德国批准并开始生效。《布列斯特和约》使苏俄丧失了100万平方公里、相当德法两国领土总和的土地,将近5000万人口,损失了煤占全国90%、铁矿占73%、工业设备占全俄的1/3、铁路的33%,还有大量赔款。
              1922年 4月16日,德国、苏俄在热那亚近郊拉巴洛签订了《拉巴洛条约》,该协定共六条,主要内容是:(一)相互放弃要求赔偿战争费用、战争损失及战俘费用的权利。(二)德国放弃因俄国实行国有化对德国国家财产和私有财产造成损失的赔偿要求,但以俄国也不给予第三国同类赔偿为条件。(三)两国立即恢复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四)两国根据平等互利和最惠国原则建立贸易和经济关系。缔约后,1922年德国对苏出口增加1倍多,从苏进口增加了13倍。列宁认为它体现了“两种所有制的真正平等”。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德国先后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和《拉巴洛条约》的不同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拉巴洛条约》的突出特征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
            • 4.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请从战败国处置角度分析为什么二战后能维持世界范围内长时间的和平?
            • 5.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认识 法西斯主义的危害,避免历史悲剧重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的经济惩罚转嫁到了德国人民身上。成千上万从前线回来的军

              官们流落街头,他们不时怀念着帝国往日的荣光,“钢盔团”、“前线战士同盟”等右翼武装团体,得到了国防军部的津贴。之后,经济危机使国内矛盾日益尖锐,而当时的德国政府对此束手无策。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正是利用了上述情势,乘机兴风作浪。

              ——摘编自黄玉章 等《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在希特勒看来,战争不仅是夺取“生存空间”的手段,也成为维护 “优等种族”的目的。为“彻底解决”犹太人,德国不仅进行了大规模屠杀, 更建立了遍布各地的死亡集中营、毒气室、焚尸炉。尽管纳粹分子企图销毁 证据,但是这些遗址仍保留下来,并成为曾经发生的历史悲剧的重要见证。                                    ——据丁建弘《德国通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分析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材料二直接关联的“历史悲剧重要见证”的遗址的 名称,并说明其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二概括法西斯主义的实质。

            • 6. 材料一  当英国尊贵的先生们不剥夺美洲的自由就不满足的时候,看来有必要采取某种措施,避开这一打击,并维持我们祖先给我们的自由……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但是,拿起武器应该是最后迫不得已的手段。--华盛顿
              材料二  乔治•华盛顿全靠他在独立战争中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才使各个殖民地保持了一致的目标。他在战后的贡献也是同样伟大的。他担任第一任总统时的坚定态度和树立的榜样限制了党派之间的激烈斗争,把国家的分裂推迟了六十年。他的为人和影响制止了美国人要对英宣战或对法宣战的危险倾向。他使自己的职责具有无上的尊严,并且用自己的才智鼓励他的政府。联邦政府顺利地组织起来,建立了国家信用机构,制定了外交政策,这些都是他担任总统的功劳。他拒绝第三次任职,为美国开创了只能连任两届总统的传统。
              --温斯顿•丘吉尔[英]《英语国家史略》1956~1958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华盛顿对英国持怎样的态度?而他拿起武器的依据是什么?
              (2)丘吉尔是怎样评价华盛顿的?
            • 7.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种种条件都是由1919年巴黎和会确定下来的,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所承认的国家,所划定的国界,以及所达成的协议条款。在30年代那个时 候,无论是德国、意大利、日本或者苏联,它们一概不满意这些条件,它们是“修改主义”的国家或不满意的国家,德意日三国是要通过发动战争来改变事态的,大不列颠、法国和美国是满意的国家,都不指望通过改变条件去获得什么好处,不过,另一方面,它们对于那些条件都已失去信心,并且不情愿为了维护这些条件去冒打仗的危险。这些国家在1919年订立过一项条约,然而在十二年之后,它们不愿意实践了。那几个不满意的国家把巴黎和会上所承认的国家、所划定的边界和所达成的协议通通践踏了,而英法美国家却长时期并且尽可能地袖手旁观,不闻不问。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德国、意大利、日本不满意这些条件的原因。
              (2)说明大不列颠、法国和美国“不情愿为了维护这些条件去冒打仗的危险”而采取的对 策,并加以简要评价。
            • 8.

              1925年,德国外长施特莱斯曼在给前皇太子的一封信中表示,要“让那些掐着我们脖子的人松松手”。这一说法的提出是基于

              A.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
              B.纳粹上台造成的政治威胁
              C.凡尔赛体系对德的严厉制裁
              D.世界大战即将到来的威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