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49年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演变经历了“鼓励发展—二根本改造——有益补充——共同发展”的曲折过程,其中“有益补充”地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C.计划经济退出中国舞台
              D.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 2.

              .1961、年一1965年,全国共精简城市职工约1887万人,压缩城镇人口2600万人;到1965年全国城市数从1961年的208座减少至171座,减少了17. 8%;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8qo下降到14. 6%/(1964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出现了大幅回落。中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展开
              C.大力调整国民经济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
            • 3.

              建国之初,我国发展经济的战略是

              ①由国家发动②以私人为主体③城市主导④优先发展工业⑤农村主导⑥优先发展农业⑦内向型工业化⑧外向型工业化⑨贸易保护政策

              A.①④⑤⑦
              B.①③④⑦⑨
              C.②③④⑦⑨
              D.②⑤⑥⑧
            • 4.

              《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C.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B.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D.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 5.

              下表是1949~1955年国家对私营工业企业的加工订货情况。这反映出

              年份

              项目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加工订货占总产值(%)

              11.88

              28.83

              42.71

              56.04

              61.84

              78.53

              81.69

              自产自销占总产值(%)

              88.12

              71.17

              57.29

              43.96

              38.16

              21.47

              18.31

              A.私营工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B.公有制经济逐渐占据了主导
              C.国家逐步加强对私营工业的控制
              D.私营工业的发展为工业化奠定基础
            • 6.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材料一  195 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

              82.5

              1957

              105.0

              1954

              85.6

              1958

              141.2

              1955

              106.8

              1959

              124.7

              1956

              127.6

              1960

              133.2

              ——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材料二  195 3一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

              166.8 3

              1959

              169.68

              1954

              169. 52

              1960

              143.5

              1955

              183.94

              1961

              136.50

              1956

              192.75

              1962

              154.41

              1957

              195.05

              196 3

              170.00

              1958

              197.65

              '    1964

              187. 5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 3—1964)》编制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取1953年至1960年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粮食产量与国家政策的角度予以说明。

               

            • 7.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1  1950年,上海机械厂的产业工人正在听苏联专家讲话。苏联为中国提供了技术和支持。

              图2  1980年,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宣布给上海工厂颁发许可证,由麦道公司提供飞机部件,在上海组装生产MD—82双发飞机,并交付中国民航总局。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20世纪50~ 80年代中国经济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8.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充满变革的时代。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确立了符合国情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艺方针
              B.苏联虽曾重视农业领域改革,但总体成效不大
              C.美国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进入“黄金”时代
              D.两极格局面临多种力量的冲击
            • 9.

              下图反映了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A.当时的农村经济趋向健康发展
              B.纠“左”工作尚未在农村启动
              C.国民经济的调整措施成效显著
              D.农村经济还没有走出发展低谷
            • 10.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一书中指出:“1953一1956年底,我国广大农村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在这期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这里的“历史客观性和必然性”是指

              ①当时农村生产资料微薄,生产分散,规模狭小

              ②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生产效率十分低下

              ③生产资料公有制主导地位确立不久,影响小

              ④当时我国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加快农业生产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