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

              A.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
              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中叶,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存空间进一步扩展到了外层空间,“高边疆”理论应运而生。在太空中,许多航天国家拥有自己的空间设施,空间安全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空间安全是指国家综合运用自身经济、政治、心理和军事力量,建立起空间体系以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目前,一些航天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活动对空间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一旦关键的航天装备出现故障或者遭到破坏,就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例如1998年,“银河”4号卫星出现故障,导致大部分金融、交通、通信、广播等系统被迫中断。由此可见,重视空间安全,增强空间能力,维护空间利益已成为现实的需要,许多航天国家都在不同程度地加强军事航天力量的建设,大规模的航天项目往往需要国际合作。如何既能维护空间安全又不会阻碍各国和平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将是摆在众多航天国家面前的一项崭新的课题。

              ——摘编自姜涛《现代航天技术与国际政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中叶以来空间安全受到重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中叶后空间技术发展的特点。

            •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945年以后美国经济、教育与科技改革
              两次经济改革高潮 1945-1970的25年间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注重以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丙保持财政预算平衡;肯尼迪政府的新边疆政策;约翰逊政府的“伟大社会”政策,1970年代后的第二次改革浪潮,有尼克松政府的新联邦主义政策;卡特政府的反滞涨政策;里根政府的以减税、反滞涨的振兴经济政策;布什政府的稳定经济,缓减危机对策。
              教育与科技改革 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引起美国极大震动,1958年,美国总统颁布了《国防教育法》。
              1983年以告全国人民公开信的形式发布了《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提出了“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危险中,现正在被全世界竞争者超越。”1993年,克林顿政府将“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作为其施政纲领。2002年布什总统签署了《2001年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注重改革的时代原因。
              (2)概括指出与1945-1970年代的改革相比,美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主要特点。
            • 4.

              材料一 据统计,从1949年10月到1961年8月,民主德国约有260万人流入联邦德国,其中大多是专业人员和熟练工人。有一种说法指出,西德政府特别是美国肯尼迪政府担心,东德公民的‚逃亡潮‛会促发东德境内发生骚乱,打破东西方之间的平衡格局,苏联集团有可能把冷战变成热战。柏林墙符合美苏双方战略需要,却堵塞了德意志民族统一之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1989年出现的大量民主德国居民出走联邦德国,从而动摇了民主德国的根基。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二 赫鲁晓夫写道:‚(东德领导人)乌布里希请求我们支援劳动力。当然,我们应当给予帮助,但只能是一些辅助工,我们自己也很缺少熟练工人。‛美国总统肯尼迪对柏林墙的立场可以解释为:如果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离开来,东德的制度在‚两种制度的竞赛‛中将遭到失败。

              ——摘编自“德”博韦奇、“俄”菲利托夫《建造柏林墙的决定是如何通过的?》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林墙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柏林墙事件的影响。

            • 5.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对立
              B.苏联轻工业较发达,不需进口此类器具
              C.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D.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 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不用怀疑,马奇诺的整个观点是天才的设想。但是它只给我很少的安全感,我认为法国本来可以做的更好,如果把钱花在机动防御的装备上,比如更多更好的飞机和更多的装甲师,而不是把钱扔进低下……马奇诺防线最危险的方面在心理上它,给人一种错误的安全感,躲在牢不可破的钢铁防线后面的感觉,一旦这种感觉被打破,法国的战斗意志将一起被粉碎。
              --摘编自英国艾伦•布鲁克爵士的日记(1940年1月)
                  材料二    它(马其诺防线)的存在是德国决定通过比利时和荷兰进攻的重要原因,阿尔卑斯山区的工事群也很容易地挡住意大利的进攻。另一方面。尽管防线发挥了作用,但法国和其盟友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
              --摘编自魏西京《“马奇诺防线”的背后》
              (1)恨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其诺防线建立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其诺防线失败的原因,并对马其诺防线予以评价。
            • 7. 1983年11月9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北京外交学院的演讲中说:“美国当时突然发现,苏联军队正在东欧建立政府;而原来许多美国人认为美苏关系会是合作关系,但结果却变成了敌对关系.”这说明(  )
              A.美苏冷战对峙由苏联挑起
              B.苏联与美国进行全球争霸
              C.美国将苏联视为冷战对手
              D.美国与中国联合对抗苏联
            • 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为了利用古巴的特殊地理位置对美国形成威慑,以此弥补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差距,赫鲁晓夫决定向古巴运送中程核导弹和重型轰炸机。这一行动从1962年7月起实施,到10月份,已有42枚导弹被秘密运往古巴。苏联的行动被美国的U-2侦察机发砚。10月16日至22肯尼迪在权衡几种方案的利弊后决定对古巴实施武装封锁,迫使苏联让步。美国在整个封锁行动中的目的是向赫鲁晓夫传递信息,而不是使其丢脸,美国的强硬决心和谨镇措施获得了成功10月26日下午,苏联愿意在联合国监督下撤走导弹,条件是美国公开承诺不入侵古巴并从土耳其撤走类似的武器。美方表示可以接受。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苏在古巴导弹危机中没有发生军事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和平解决的影响。

            • 9.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随着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的迅速提升,美国的对外战略比以往更带有明显的扩张性、进攻性和侵略性。……在亚洲地区,美国的利益核心是东亚地带……1949年12月30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NSC48/2号文件,它标志着美国在亚洲遏制战略的形成。为了在亚洲遏制共产主义势力扩张、预防“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出现,美国政府一方面要对日本、台湾、菲律宾等地区的控制,确保亚洲大陆沿海岛屿防卫链的完整,一方面要通过对亚洲非共产党国家地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干预援助,加强这些地区的政治
              稳定和经济自立。而且,通过提高日本、菲律宾的国际政治影响,在东南亚建立新的经济市场等一系列措施,断绝这些地区与共产党中国的政治经济往来。在二战结束到1 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的远东策略已具体调整为:一个经济稳定和亲美的日本;一个稳定和对美忠诚的菲律宾;一个由英、法、荷、控制(或影响)并与美合作的东南亚保险式的近海岛链战略防线。
              --中国社会科学网《战后初期美国亚洲政策的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台“亚洲遏制战略”的背景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亚洲遏制战略调整后的具体实施情况。
            • 10.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2年10月14日,美国人通过U-2侦察机掌握了苏联在古巴建筑中程与中远程导弹基地的证据。10月22日晚,肯尼迪通过电视向全国正式通报苏联在古巴设置中程导弹的“惊人”消息,宣布对古巴实行名为“隔离”的海上封锁,要求苏联立即从古巴撤出所有中程导弹。根据肯尼迪的命令,美国在全世界的海、陆、空三军部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在美国强大攻势的压力下,苏联开始后退。自26日起,美苏双方信件不断,最后,赫鲁晓夫在10月28日的复信中被迫同意从古巴撤出苏联的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这场危机不仅对美、苏关系,而且对整个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联深受屈辱,西方国家,特别是法国和西德,对于美国事先未同北约协商就制造危机的行动,并和苏联搞“越顶外交”,感到不满和忧虑。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的原因和结果。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巴导弹危机”的看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