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将大批美国青年送往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参与旨在提高当地生活水平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肯尼迪的这一计划主要是为了

              A.应对来自苏联的挑战
              B.获取发展中国家的资源
              C.强化美国的经济地位
              D.破坏不结盟运动的成果
            • 2.

              国际危机管理中的“有限理性”是指在面对国际危机时,由于决策者个人认知的有限性、国内政治的需要以及各种偶发因素的限制,最终导致危机的决策者不可能完全理性地掌握危机的进程。因此,应对国际危机,决策者需要通过依次分析各种预备方案,直到找到一个满足最低要求的方案为止。

                 古巴导弹危机是两个核大国之间的双重博弈。在美苏互相威胁使用核武器的背景下,避免核战争事实上又是双方利益的共同点,也是彼此试探时不能越过的底线。肯尼迪政府从一开始就将危机界定为美苏两个大国之间的对抗,排除了或是与卡斯特罗接触或是推翻卡斯特罗的方案,而以苏联作为直接打交道的对手。但是,肯尼迪政府的基本目标是既要消除苏联部署在古巴的进攻性导弹,又不希望因此而和苏联发生战争。有鉴于此,肯尼迪政府在应对危机时一方面在战略和战术层面都采取了强硬的姿态,力争对危机处理的主动权;另一方面又对危机的进程进行理性的调控,避免使危机升级为战争。在向苏联施加战争压力的同时,肯尼迪也始终没有放弃外交努力,通过与赫鲁晓夫的直接通信,他的弟弟、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的秘密外交,以及美洲国家组织和联合国等渠道,保持与苏联方面的紧密联系,尽量争取信息交流的准确和畅通,并根据苏联的反应适时地做出某些妥协,最终以和平的方式结束了这次危机。肯尼迪政府的危机决策和处理充分体现了国际危机管理的“有限理性”。

              ——荣正通《国际危机管理的“有限理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危机管理的“有限理性”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的影响。

            •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45年,真实世界开始重建的方式也许和高屋建瓴的理想主义有关联,分享这一思想的有原抵抗运动战士、为和平而战的军人、震惊于原子弹破坏力的科学和基督教大同世界论者,但关联远没有达到他们所希望的紧密程度。塑造战后国际体制(实际上这一工作战时就已启动)更多的是政治因素,而不是宗教或道德理想。
                 战时官僚、规划者、外交官和盟军领导人自始至终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将战时联盟转化为一个稳定的、谋求和平的战后国际秩序。如何避免世界性的经济萧条,如何防范未来的希特勒们再次发动世界大战……
              就这样,零年在感恩和焦虑的基调中落下了帷幕。人们对世界大多数地方取得的和平感到欣慰,但不像过去那样对美好未来抱有幻想,同时也为愈来愈分裂的世界表示担忧。
                  战争是否真的结束于1945年?有人提出全世界对抗状态直到1989年才走向终结。……l945年斯大林把欧洲一分为二,这是二战最深的一道伤口。
              --据伊恩•布鲁玛《零年:1945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国际社会为谋求和平秩序所作的努力。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看待材料中“1945年斯大林把欧洲一分为二”的这一观点。
            • 4.

               如图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 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 5.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和和平]

              材料

              (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不应纠缠于谁打响了朝鲜战争“第一枪”这一表面问题,而应将目光集中在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上,这就是:朝鲜人民军在1950年6月25日大举越过三八线这一军事行动,得以实现的条件和前提是什么?在这个问题的指导下,朝鲜战争起因的研究很自然就成为朝鲜战争前后国际关系的研究。……朝鲜战争最深刻的起因在于战后形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所控制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格局,这种格局在朝鲜半岛就表现为围绕“三八线”展开的美苏两国外交争斗和南北朝鲜的军事对峙。“朝鲜南北双方都有意通过武力将自己的理想、权力和制度扩展到整个朝鲜半岛从而实现民族的统一”。

              ——沈志华《抗美援朝战争决策中的苏联因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爆发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美援朝战争取胜对中国有何重大意义。

            • 6. 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D.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 7. “1962年,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袭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里相拥而泣,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朝鲜战争
              B.“柏林墙”事件
              C.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 8.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漫画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在起劲地扳手腕,他们的另一只手分别摁向控制对方导弹的按钮,赫鲁晓夫满头大汗……

              材料二 “……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盟国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在涉及其他方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

              ——尼克松演说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说明了什么?  (6分)

              (2)材料二体现美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14分)

            • 9. 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
              A.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
              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 10. 1962年10月,苏联对美国宣布:“为了尽快消除危害和平事业的冲突,苏联政府已发布命令,撤除你们所谓进攻性的武器,把它们装箱运回苏联”。这场引发美苏关系高度紧张而最终得以平息的事件是
              A.柏林墙的修筑
              B.古巴导弹危机
              C.苏联扶持东德
              D.朝鲜战争爆发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