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7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关岛对随行的记者发表非正式谈话,透漏他正在“拟订一项使美国能在太平洋地区继续成为一个强国而又不搞家长作风的政策”,声称美国在同所有亚洲友邦的关系方面要强调两点:第一,美国将恪守跳跃义务;第二,在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问题上,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美国将鼓励并有权期望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处理和负责。尼克松的关岛谈话立即引起各方不同的反响。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曼斯菲尔德遂称这次谈话为“尼克松主义”。

              ——摘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十卷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主义”的影响。 

            • 2. (15分)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2年10月14日,美国人通过U-2侦察机掌握了苏联在古巴建筑中程与中远程导弹基地的证据。10月22日晚,肯尼迪通过电视向全国正式通报苏联在古巴设置中程导弹的“惊人”消息,宣布对古巴实行名为“隔离”的海上封锁,要求苏联立即从古巴撤出所有中程导弹。根据肯尼迪的命令,美国在全世界的海、陆、空三军部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在美国强大攻势的压力下,苏联开始后退。自26日起,美苏双方信件不断,最后,赫鲁晓夫在10月28日的复信中被迫同意从古巴撤出苏联的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这场危机不仅对美、苏关系,而且对整个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联深受屈辱,西方国家,特别是法国和西德,对于美国事先未同北约协商就制造危机的行动,并和苏联搞“越顶外交”,感到不满和忧虑。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的原因和结果。(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巴导弹危机”的看法。(9分)

            • 3. 1972年美国尼克松政府与苏联签订《反弹道导弹条约》,尼克松对美国对外战略进行重大调整说明了(     )
              A.美国改变在世界上的霸权形象
              B.美国企图阻止苏联的全球战略攻势
              C.美国希望稳定资本主义,与苏联关系缓和
              D.实质是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与国际地位
            •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美国社会各界一致认为要同苏联竞争,关键要从教育改革入手。以科南特为代表的要素主义者和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者为这次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科南特提出的建立辅导制度、实行能力分组、开办综合中学、实施天才教育等主张,迎合了美国公众对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布鲁纳要求按照知识的基本结构来设计课程,把反映各门学科最新发展水平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作为教材的中心。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诱导,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十二年后,美国把1969年阿波罗登月视为科技领先的标志和教育改革的成果。

              ———摘编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及成效》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教育改革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 5. 基辛格的均势理论即在美苏两极对抗的国际环境下如何运用国家外交手段,建立政治联盟,对抗苏联一极的压力;在美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联合各种力量遏制苏联的强势状态,从而达到两极力量的相对的平衡。这一理论的影响是(   )
              A.直接推动了苏联的解体
              B.美国逐步放弃其霸权政策
              C.美国逐步调整其亚洲政策
              D.多极化政治格局正式形成
            • 6. 1962年10月,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致信美国总统肯尼迪表示“受到信赖和肩负责任的我们,不应当让这种局势恶化下去,应当消除对和平事业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局势的生源地。”赫鲁晓夫这一表示的直接意图是
              A.美苏应该共同承担维护人类和平的责任  
              B.结束冷战对峙共同主宰世界
              C.准备在外交斗争中让步                
              D.改变美苏敌对关系
            • 7. 分裂德国和“柏林墙”的建筑不是德国人民的意愿,应该说也不是四大盟国早有的设想。那么,造成这一历史悲剧最终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大国分区占领德国的产物              
              B.美苏争霸世界的结果
              C.战后民族矛盾与宗教矛盾交织发展的产物     
              D.美苏“冷战”对峙加剧的结果
            • 8. 一些观察家,尤其是美国的保守派称赞里根是美国得以拖垮苏联的主要功臣,认为里根是使苏联于1991年垮台的主要推手。里根采取的拖垮苏联的措施是(   )
              A.大力发展战略核武器
              B.宣布实施“星球大战”计划
              C.发动越南战争,借以包围苏联
              D.在远东建立军事基地
            • 9. 1985年,美国决定投入巨资实施“星球大战”计划,这一战略从根本上讲是一种
              A.霸权战略
              B.科技战略
              C.经济战略
              D.军事战略
            • 10. 20世纪60~80年代,在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十月革命胜利纪念日,苏联每年都要在红场举行规模浩大的阅兵式。专家指出,这一时期的阅兵式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特殊的意义”是指(   )

                     

              A.震慑民族分裂势力以维护国家安全
              B.展示军事实力增强抗衡西方的资本
              C.表明捍卫社会主义革命成果的决心
              D.宣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