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57年10月4日,苏联宣布成功地把世界上第一颗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送入轨道。美国官员宣称,他们不仅因苏联首先成功地发射卫星感到震惊,而且对这颗卫星的体积之大感到惊讶。这表明(  )
              A.苏联在宇宙探索方面占据优势
              B.美苏争霸开始进人了太空领域
              C.苏联体制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D.美国在新科技革命中甘拜下风
            • 2.

              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

              A.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
              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中叶,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存空间进一步扩展到了外层空间,“高边疆”理论应运而生。在太空中,许多航天国家拥有自己的空间设施,空间安全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空间安全是指国家综合运用自身经济、政治、心理和军事力量,建立起空间体系以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目前,一些航天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活动对空间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一旦关键的航天装备出现故障或者遭到破坏,就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例如1998年,“银河”4号卫星出现故障,导致大部分金融、交通、通信、广播等系统被迫中断。由此可见,重视空间安全,增强空间能力,维护空间利益已成为现实的需要,许多航天国家都在不同程度地加强军事航天力量的建设,大规模的航天项目往往需要国际合作。如何既能维护空间安全又不会阻碍各国和平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将是摆在众多航天国家面前的一项崭新的课题。

              ——摘编自姜涛《现代航天技术与国际政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中叶以来空间安全受到重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中叶后空间技术发展的特点。

            •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这场危机差一点引发了核战争,使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在人类进入核时代以来,在美苏军备竞赛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激烈斗争中,没有任何一次危机达到如此惊心动魄的程度。
                  1962年10月14 日,美国 U‐2 间谍飞机第一次拍摄到了苏联在古巴建设中的中程导弹基地,接着美国情报部门又搞清了苏联运往古巴的中程导弹及其它武器等具体情况。 10 月 22 日晚肯尼迪发表电视演说,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所有中程导弹。为了实施对古巴的封锁,还集结了战后以来最庞大的舰队,战略空军部队进入战备状态。苏联国防部长下达命令:苏联战略导弹部队、防空部队、潜艇成员提高全军的战备状态和警惕性。这是冷战时期美苏之间最严重的一次直接对峙,双方在加勒比海地区走到了核战争的边缘。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这场危机差一点引发了核战争。
                  从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就有 25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虽然相互指责对方的行为,但是都明确表达了 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 另外,还有其他秘密通 道。 两国逐渐达成了谅解:“苏联从古巴撤走中程导弹、伊柳辛‐28 轰炸机及其附属设施,并且保证今后不再将进攻性武器运进古巴; 美国承诺不侵犯古巴……等等”。古巴导弹危机以双方的妥协而告终,赫鲁晓夫撤走导弹,美国人就此罢休。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巴导弹危机”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古巴导弹危机”最终未能引发战争的原因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 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945年以后美国经济、教育与科技改革
              两次经济改革高潮 1945-1970的25年间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注重以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丙保持财政预算平衡;肯尼迪政府的新边疆政策;约翰逊政府的“伟大社会”政策,1970年代后的第二次改革浪潮,有尼克松政府的新联邦主义政策;卡特政府的反滞涨政策;里根政府的以减税、反滞涨的振兴经济政策;布什政府的稳定经济,缓减危机对策。
              教育与科技改革 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引起美国极大震动,1958年,美国总统颁布了《国防教育法》。
              1983年以告全国人民公开信的形式发布了《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提出了“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危险中,现正在被全世界竞争者超越。”1993年,克林顿政府将“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作为其施政纲领。2002年布什总统签署了《2001年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注重改革的时代原因。
              (2)概括指出与1945-1970年代的改革相比,美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主要特点。
            • 6.

              材料一 据统计,从1949年10月到1961年8月,民主德国约有260万人流入联邦德国,其中大多是专业人员和熟练工人。有一种说法指出,西德政府特别是美国肯尼迪政府担心,东德公民的‚逃亡潮‛会促发东德境内发生骚乱,打破东西方之间的平衡格局,苏联集团有可能把冷战变成热战。柏林墙符合美苏双方战略需要,却堵塞了德意志民族统一之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1989年出现的大量民主德国居民出走联邦德国,从而动摇了民主德国的根基。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二 赫鲁晓夫写道:‚(东德领导人)乌布里希请求我们支援劳动力。当然,我们应当给予帮助,但只能是一些辅助工,我们自己也很缺少熟练工人。‛美国总统肯尼迪对柏林墙的立场可以解释为:如果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离开来,东德的制度在‚两种制度的竞赛‛中将遭到失败。

              ——摘编自“德”博韦奇、“俄”菲利托夫《建造柏林墙的决定是如何通过的?》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林墙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柏林墙事件的影响。

            • 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为了利用古巴的特殊地理位置对美国形成威慑,以此弥补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差距,赫鲁晓夫决定向古巴运送中程核导弹和重型轰炸机。这一行动从1962年7月起实施,到10月份,已有42枚导弹被秘密运往古巴。苏联的行动被美国的U-2侦察机发砚。10月16日至22肯尼迪在权衡几种方案的利弊后决定对古巴实施武装封锁,迫使苏联让步。美国在整个封锁行动中的目的是向赫鲁晓夫传递信息,而不是使其丢脸,美国的强硬决心和谨镇措施获得了成功10月26日下午,苏联愿意在联合国监督下撤走导弹,条件是美国公开承诺不入侵古巴并从土耳其撤走类似的武器。美方表示可以接受。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苏在古巴导弹危机中没有发生军事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和平解决的影响。

            • 8.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2年10月14日,美国人通过U-2侦察机掌握了苏联在古巴建筑中程与中远程导弹基地的证据。10月22日晚,肯尼迪通过电视向全国正式通报苏联在古巴设置中程导弹的“惊人”消息,宣布对古巴实行名为“隔离”的海上封锁,要求苏联立即从古巴撤出所有中程导弹。根据肯尼迪的命令,美国在全世界的海、陆、空三军部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在美国强大攻势的压力下,苏联开始后退。自26日起,美苏双方信件不断,最后,赫鲁晓夫在10月28日的复信中被迫同意从古巴撤出苏联的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这场危机不仅对美、苏关系,而且对整个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联深受屈辱,西方国家,特别是法国和西德,对于美国事先未同北约协商就制造危机的行动,并和苏联搞“越顶外交”,感到不满和忧虑。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的原因和结果。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巴导弹危机”的看法。
            • 9.

              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将大批美国青年送往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参与旨在提高当地生活水平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肯尼迪的这一计划主要是为了

              A.应对来自苏联的挑战
              B.获取发展中国家的资源
              C.强化美国的经济地位
              D.破坏不结盟运动的成果
            • 10.

              国际危机管理中的“有限理性”是指在面对国际危机时,由于决策者个人认知的有限性、国内政治的需要以及各种偶发因素的限制,最终导致危机的决策者不可能完全理性地掌握危机的进程。因此,应对国际危机,决策者需要通过依次分析各种预备方案,直到找到一个满足最低要求的方案为止。

                 古巴导弹危机是两个核大国之间的双重博弈。在美苏互相威胁使用核武器的背景下,避免核战争事实上又是双方利益的共同点,也是彼此试探时不能越过的底线。肯尼迪政府从一开始就将危机界定为美苏两个大国之间的对抗,排除了或是与卡斯特罗接触或是推翻卡斯特罗的方案,而以苏联作为直接打交道的对手。但是,肯尼迪政府的基本目标是既要消除苏联部署在古巴的进攻性导弹,又不希望因此而和苏联发生战争。有鉴于此,肯尼迪政府在应对危机时一方面在战略和战术层面都采取了强硬的姿态,力争对危机处理的主动权;另一方面又对危机的进程进行理性的调控,避免使危机升级为战争。在向苏联施加战争压力的同时,肯尼迪也始终没有放弃外交努力,通过与赫鲁晓夫的直接通信,他的弟弟、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的秘密外交,以及美洲国家组织和联合国等渠道,保持与苏联方面的紧密联系,尽量争取信息交流的准确和畅通,并根据苏联的反应适时地做出某些妥协,最终以和平的方式结束了这次危机。肯尼迪政府的危机决策和处理充分体现了国际危机管理的“有限理性”。

              ——荣正通《国际危机管理的“有限理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危机管理的“有限理性”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的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