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与“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一称谓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上最不平静的半岛--朝鲜半岛,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易燃的地区之一。一家日本媒体将朝鲜半岛比喻为“危险的大国竞技场”;而另一位专家说,大国权力政治的行使埋下了朝鲜问题的祸根,但同时也约束了这一祸根的恶化。在这个多方利益博弈的舞台上,剧终会是和平吗?
              --《朝鲜半岛--高危之下60年》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对中日两国分别有何影响?
              (2)谈谈如何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
            •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材料二  邓小平在1975年复出后,他以“消肿”为突破口,抓军队质量建设,抓装备,抓编制……邓小平指出:“我们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军队很臃肿。真正打起仗来,不要说指挥作战,就是疏散也不容易。”为此,他提出:军队要整顿,要消肿,要抓编制,抓装备,抓训练,提高现代化水平。要“减少不必要的非战斗人员。减少统率机构、指挥机构人员,最主要的是减少干部”。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人民解放军数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具体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裁军的目的。
            •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下面是一些有关朝鲜战争起因的网上评论资料:
              朝鲜战争爆发是半岛上两股力量为了统一的理想,失去控制而相撞的结果,单纯谈论谁是侵略者是不能理解当时的情势的。
              美国与中国就象两只狮子互相警惕地打量着对方,越来越浓的冷战气氛又让这种关系更加雪上加霜,两只充满敌意的狮子不得不凭借对方气息来判断对方的来意,只要任何一方发动攻击,另一方必然针锋相对。
              在朝鲜战场局势尚混乱不堪之时,美国即大规模介入朝战,并宣布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其反应之快,决非偶然,正是美国反对中国的新政策导致了朝鲜性质的迅速变化,朝战的爆发,提前暴露了美国远东政策的轮廓和实质。
              材料二  1950年1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宣布,美国在太平洋需要守住的是一条从阿留申群岛开始到日本列岛,然后通过琉球群岛(冲绳)延至菲律宾的防线。这样一来,从军事上说,在美国远东安全格局中朝鲜半岛就显得无足轻重了。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这一变故使得美国的政策发生了巨大改变。美国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全球扩张的一个重要表现,其目的在于摧毁东亚大陆的最后一个反共堡垒,削弱美国和西方在整个远东的地位。为此,美国迅速决定介入朝鲜战争。
              --摘编自昊文兵《冷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1)依据材料一概括引起朝鲜战争爆发的因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朝鲜的政策将会给东亚政治格局带来什么影响?
            • 5.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朝鲜战争历时三年,在板门店走到了尽头。
              战争结局是平分秋色,敌对双方彼此坐下来停战言和,战争终点基本上是战争的起点。
              这种结局的本质涵义是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继续维持雅尔塔模式的僵持局面,朝鲜民族以战争方式完成统一、突破雅尔塔格局的尝试在雅尔塔模式始作俑者的介入干预下遭受了挫折。同样,雅尔塔争雄角逐的两个超级大国政治家们企图突破对方缓冲区的尝试在经历了一番较量之后也完成了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
              材料二  读图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朝鲜战争的观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朝鲜战争对当时各主要交战国和当今朝鲜半岛局势的影响。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因两个事件--俄国革命和美国参战--而被证明是决定性的一年。这些事件改变了战争性质--从最初为欧洲问题而开战,实质上是欧洲的战争转变为全球范围的战争。诚然,1914年8月21日日本已参加这场战争,但它只是私自占据了太平洋上几个分散的德国殖民地。而现在,美国的加入则意味着一个迅速决定战争结果的非欧洲大国的介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对这场战争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 在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进程中始终伴随战争与和平的较量。一方面,战争使国际社会走向无序状态,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趋势受队,和平秩序遭到破坏;另一方面,战争对文明的摧毁又促使人民寻求和平作出努力,国际社会因此走向有序状态。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无数次战火洗礼,世界规模的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损失,这也促使人们探索和平的途径。
              --杨泽喜《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启示》(2)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战争对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两年以后,当德国军队违反条约而大举侵入苏联的时候,斯大林仍然认为他背着到莫斯科谈判的英法军事代表团而同希特勒进行的这笔五恶的交易是有理的。1941年7月3日他在对苏联人民的广播中自吹自擂地说:“我们保证了我国获得一年半的和平及准备自己的力量来回击敌人的可能,如果法西斯德国敢于胃险违反条约来进犯我国的话,因此这毫无提义,是我们底了,而法西斯德国输了。”
              材料四 俄罗斯总理普京指出:“毫无疑问,完全有理由可以遮责193.9年8月签署的《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即《苏德互不慢犯条约》),在我国该条约的非道德性质得到了单一的议会评价……(但是)就此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扣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唯一的扳机’并不准确,因为之前一年法国和英国在慕尼黑和希特勒签署了著名的绥靖条约,使建立统一的反法西斯同盈的所有希望全部破灭。况且,当时的苏联外交界完全有理由认为,拒绝德国提出的签署互不俊犯条约的建议至少是不理智的。”
              --2009年8月31日俄罗斯《晨报》(3)斯大林和普京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评价有何异同?
              材料五 1945年9月2日的东京受降仪式在美国最大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美国五星上将、驻日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向全世界人民发表讲话:“今天,枪炮沉双了,一场大悲剧结束了。一个伟大的胜利赢得了。……我们体验了失致的病苦和胜利的喜悦,从中领悟到决不能走回头路。我们必须前进,在和平中维护在战争中底得的东西……”
              --《第二次世界大战》(4)针对材料五中麦克阿瑟对二战的反思和认识。举一典型事例说明二战后美国并未真正做到“不能走回头路”。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上最不平静的半岛一一朝鲜半岛,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易燃的地区之一。 一家日本媒体将朝鲜半岛比喻为“危险的大国竞技场”,而另一位专家说,大国权力政治的行使埋下了朝鲜问题的祸根,但同时也约束了这一祸根的恶化。在这个多方利益博弈 的舞台上,剧终会是和平吗?
              --《朝鲜半岛一一高危之下60年》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60多年前中、美两国出兵朝鲜半岛这个“危险的大国竞技场”的原因。
              (2)分析说明朝鲜战争与当时世界格局的关系。
              (3)历史总是让人惦记,60多年后的朝鲜半岛今天依然不太平静,尤其是朝核危机。2013年2月12日朝鲜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更是加剧了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世界的紧张局势。 在当前新的世界形势和条件下,针对材料中“在这个多方利益博弈的舞台上,剧终会是 和平吗?”这个问题,请论述一下你的看法。
            • 8. 美苏争霸以及核武器问题是二战后长期困扰国际和平的焦点问题之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使美苏关系面临新的前景……战时社会主义苏联和资本主义的美国间的联盟基础发生了严重的动摇,美苏矛盾实际上取代了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而成为国际关系的矛盾……美国的全球扩张态势和苏联巩固与扩大自己的安全带企图,使雅尔塔体制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具有合作与缓和的气氛。
              --摘自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战后国际关系紧张的原因。
              材料二 如图

              (2)材料二表明美国营企业关系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在20世纪60年代限制和裁减核武器方面有何表现?
              材料三  北京时间2013年3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关于朝鲜第三次核心试验问题的第2094号决议。此前,为应对美国对朝鲜核试验的谴责,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发言人5日表示,从美国的核战争学习开始的3月11日开始,《朝鲜停战协定》完全无效……
              (3)《朝鲜停战规定》是朝鲜战争的产物,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的国际背景。
              (4)中国对朝鲜核试验抢救持何种态度?概括中国对核武器的态度与主张。它表明了什么?
            • 9.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50年6月25日清晨,朝鲜政治局势的不稳定达到顶点。北朝鲜政权决定用武力统一朝鲜,命令10万军队穿过三八线对南朝鲜发动了突然袭击,他们迅速击退了大韩民国的防御部队,于6月27日占领了汉城。美国确信北朝鲜的进攻是受苏联指使的,所以美国政府不失时机迫使联合国通过了要求所有成员国“为大韩民国提供驱逐侵略者必需的援助”的决议。在联合国的授权和来自20多个国家的地面部队象征性的支持下,美国军队采取了军事行动。
              材料二  除了人员伤亡外,朝鲜战争还鼓励了对全球化的遏制。由于认为北朝鲜的进攻是共产主义世界征服世界企图的一部分,美国政府扩大了对亚洲非共产主义政府的军事保护和经济援助。美国还参加了许多安全协定,以建立东南亚条约组织而达到顶峰,在亚洲与北约相对应。到1954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接受了“多米诺理论”。……后来,美国政府将这一遏制政策扩大到许多地区,并且将这个理论应用到中美洲、南美洲、非洲和亚洲的局部地区或者设想的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地区。
              --均引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为什么出兵朝鲜?
              (2)依据材料二,概括朝鲜战争造成的影响。
            • 10.

              [历史——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斯大林就战后朝鲜问题达成“共管”协议。1949年1月,斯大林以防止美国借此攻击苏联并永久驻扎南朝鲜为理由,婉言拒绝了金日成提出的缔结朝苏同盟条约的要求;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斯大林对北朝鲜武力统一计划的态度。朝鲜战争爆发前,斯大林显得十分积极,在物资、人力上给北朝鲜极大的支持和援助。

                 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的反应异常强烈。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了贯彻美国意图的三个决议。苏联放弃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干涉朝鲜内战成为合法的事实。随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开赴朝鲜半岛,迅速扭转了朝鲜战场的战局,大有占领整个朝鲜半岛的气势。但这时苏联却一改支持北朝鲜的态度,召回了苏联军方顾问团,并对中国施加重压,要求中国出兵援朝。中国政府最后决定出兵,除了美国扩大战争给中国国家安全造成巨大压力外,还有大部分压力来自苏联。

              ——摘编自黄传荣《朝鲜战争爆发中的苏联因素》

              (1)根据材料,指出苏联在朝鲜问题上的态度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参战的原因,并谈谈你从朝鲜问题中得到的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