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东问题由来已久,20世纪下半叶,经历了多次中东战争冲突,仍然未能得到妥善解决。1977 年11月,时任埃及总统萨达特采取主动行动访问耶路撒冷,与时任以色列总理贝京开始和平谈判,但未取得进展。美国为扩大在中东的影响、避免阿以再次爆发战争而危及对西方的石油供应,于1978年8月派国务卿万斯出面斡旋。1978年9月埃、以在美国的戴维营签订了戴维营协定。根据这项协定,以色列将把它所占领的全部西奈土地归还给埃及(1982年以色列完成撤军),埃及允许以色列使用苏伊士运河和阿喀巴湾。在协定中,埃及同意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巴勒斯坦问题放在一边,不让其影响埃、以和平。
              埃、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埃及摆脱了长达三十余年的与以色列紧张对峙的战争状态,并收复了失地。为此,埃及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埃及人长期充当阿拉伯世界的领袖,但当戴维营协定签订时,埃及已被看做是阿拉伯世界的叛徒与公敌,埃及遭到阿拉伯世界的集体制裁。
              --摘编自王红生《二十世纪世界史》(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戴维营协定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戴维营协定的签订。
            • 2. 英美大国支持犹太复国的根本目的在于:(    )
              A.出于对散居世界各地犹太人的同情
              B.借助犹太人控制中东地区
              C.中东地区是犹太人的起源地
              D.二战时期犹太人遭遇大屠杀,出于对犹太人的补偿
            • 3. 20世纪40年代犹太人在中东地区兴起了“犹太复国运动”,要求重建犹太国。这一运动得到了英美大国的支持,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犹太人建国决议。最终犹太国在哪年建立了犹太国?(    )
              A.1947年
              B.1948年
              C.1949年
              D.1950年
            •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1970-1981年间任埃及总统,曾领导埃及人民进行了第四次中东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后,萨达特意识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深重无比,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走和解之路,才是正道。1977年11月,萨达特在议会突然宣布,他决定亲赴以色列,与这个世仇死敌谋求和平。当时,全体议员都惊得目瞪口呆,一些人忍不住高喊:“以色列乃罪恶的虎狼之国,千万不可去啊!”但萨达特淡淡地说:“为了和平,我将走遍天涯海角,为什么要排除以色列?”他毅然到了耶路撒冷。1978年9月6 日,在美国的调解下,萨达特和贝京签署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戴维营协议”,他和贝京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1981年10月在阅兵式上遇刺身亡。
              --据“百度百科”等资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四次中东战争后,萨达特为什么要与以色列和解?
              (2)萨达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是遇刺身亡,对此你做何评价?
            • 5.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前,苏联向阿拉伯国家提供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国国内出现了反美情绪。以色列愿意向美国提供军事基地和后勤支持。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唯一的“西方式民主”国家,是美国向中东地区推行西方政治制度的模板。战争中,美国第6舰队出动舰载飞机执行保护以色列领空、掩护以军地面作战的任务。派出电子侦察船和U—2侦察机,为以色列提供阿拉伯国家军事情报。美国政府通过银行向以色列提供2000万美元贷款,又向以色列提供了2650万美元的食品。

              ——摘编自张熠《从第三次中东战争看美国中东政策的调整》

              材料二    据中新社(2014年)7月23日电,联合国方面于23日指出,自7月8日凌晨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高达四分之三的冲突死者为难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发起投票,以29票赞成、17票弃权、1票反对,对以军扩大军事行动造成大量平民伤亡予以强烈谴责,其中美国投了唯一的反对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6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持这种态度的原因。(9分)

            • 6.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67年7月,联合国安理会作出派遣“联合国观察员”进驻苏伊士运河地区“监督”停火的决议。同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解决中东问题的“242号决议”。其主要内容是:以色列武装部队撤出在中东“六五战争”中所占领的土地;结束一切好战言论或好战状态。尊重并承认该地区各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以及它们在安全和得到承认的边界内和平生活的权利。决议进一步重申必须保证该地区国际水道的通航自由;使难民问题得到公正的解决;通过包括建立非军事化地区等措施保证该地区各国领土不受侵犯和政治独立。但以色列拒绝执行,阿拉伯人把“六五战争”的失败视为莫大的耻辱,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即十月战争)爆发。

              ——据方连庆《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242号决议”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联合国“242号决议”。

            • 7. 仔细观察如下的漫画(Iraq、Afghanistan、Balkan分别指伊拉克、阿富汗、巴尔干),在冷战结束后屡屡发生漫画中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竞争愈演愈烈
              B.美国试图独霸世界
              C.恐怖主义威胁世界
              D.地区霸权主义抬头
            • 8.

              巴勒斯坦地区宗教信仰复杂,也是矛盾激烈的原因之一,这一地区汇集的宗教文化有

              A.佛教、道教、伊斯兰教
              B.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C.犹太教、佛教、天主教
              D.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
            • 9.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产油国家不满西方偏袒以色列的政策,以石油为武器,采取国有化、减产、提价、禁运等手段,向支持以色列的国家施加压力。……11月6日,欧共体九国外长会议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以色列“撤出从1967年冲突以来所占领的领土”,并指出任何和平方案都必须“考虑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12月,欧共体九国首脑会议通过《欧洲同一性文件》称:“目前的国际问题是九国中的任何一国难以单独解决的。国际事态的发展以及权力与责任日益集中于数量非常少大国手中一事,意味着欧洲如果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在世界上发挥适当的作用,就必须团结起来并越来越用一个声音说话。”

              ——摘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十卷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第四次中东战争前后欧共体在阿以问题上态度的变化及主要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 10.

              蒙巴顿方案

              A.是美国对其殖民地的政策
              B.为解决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提出
              C.造成英属印度殖民地分为两部分
              D.是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体现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