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部分)
              得住 角色 领域
              1919年 伍德罗•威尔逊(美国) 时任美国总统、国际联盟最初倡导者 国际组织
              1920年 莱昂•维克多•奥古斯特•布尔茹瓦(法国) 国际联盟理事会主席,法国议会主席 国际组织
              卡尔•亚尔马•布兰廷(瑞典) 时任瑞典首相 和平运动
              1921年 克里斯蒂安•劳斯•朗格(挪威) 各国议会联盟秘书长(布鲁塞尔) 军备控制与裁军
              1933年 诺曼•安吉尔(英国) 国际联盟执行委员会成员,作家 国际组织,军备控制与裁军
              1934年 阿瑟•亨德森(英国) 和平主义者 人权,军备控制与裁军
              1935年 卡尔•冯•奥西茨基(德国)    
              (l)根据材料,概括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对象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1933年至1935年诺贝尔和平奖评奖的主要因素。
            • 2. --引新网《不扩散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根据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扩散核武条》署的历史背景。
              /格   材料《散核武器约》是国、美国苏联等59个国家1968年71日分别在伦敦、华顿和斯科签署的一项国条约,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和促进和平利核能的国际合作。共有11条规定,容是:有核国家得向任何核国直接间接转让器核炸装置,不帮助无国家制造武器;无核国保证制不接受和不谋求取核器;停止核军备竞赛,推动核裁军;把和平核设施国子能的际保之下,并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术作。本条约所有核器国系指在967年1月前制造炸核武其他核爆炸装置国。《不核武器条约》效来在遏制核扩散降低核危险、维护国际和平安全方发挥了重要作用。年,国际裁军、防止扩散和平利用核能的程受挫。
              根据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明扩散核武器条约存在的不足之。
            • 3. 据材料一并结所学知识,分1871年德国的原因。
              材料二 /空/民主德国经济的增长从198年的55%下降198的2%,人们的日常生活需品常缺,买汽必须提0年预订。统一社会党控制一切,历史上与民主党派合作的“联策’形同虚设,自我督机制失去效。在00万人向德后,德于961开始修筑“柏林墙,这严重伤害德意志人感情联德有放统其国家律一直“基法“而不是宪法从而重新统一德国留有余。189年11月,民主德国开柏林墙两天内400万东公民进入西德10年,民德国降下己的国旗,两德统一。
              注:战结束后,苏、、英、法分区占领德国随着战加剧,199年,德国被分在苏联占区成立民主国(又称德)美战领区成立德国又称西德)。
              --摘编自张主编《世界现史》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括1990年德统一背景并归纳国两次实现统一的同之处。
              -摘编自[美]本利等《全球》等
              据材料并结合学知,分析主义的历史作用。
            •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52年2月4日,在对国人指出舒曼计划的重要性时,(联邦德国总统)康拉德•阿登纳对他的内阁解释说:“必须赋予人们一种新的思想意识。它只能是一种欧洲式的思想。”根据联邦德国本身的特性,只有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才能使之独立地恢复它的主权;而欧洲这一概念本身就可取代德国公众生活的空洞乏味,可以消除德国民族主义的本质,而这也是舒曼计划所明确期望的。
                 早在1956年,阿登纳曾警告说,联邦共和国不可能永远成为“核武器问题上的附属国”。到了60年代初,很明显,西方盟国和莫斯科之间已经就此敏感问题达成了协议,它们双方将永远禁止德国拥有核武器,阿登纳怒火中烧。从短期内看来,波恩共和国似乎不再效忠于华盛顿,而有可能转向巴黎的戴高乐政府,因为他们两国都对强硬而专横的英美怀恨在心,都怀疑美国想摆脱对欧洲各国的责任。
              --[美]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繁荣与革命1953-1971》
              (1)据材料,概括指出阿登纳提高德国地位的设想及举措。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阿登纳的相关举措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 5. 根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柏林墙出现历史景。
              -摘编自《建造柏林墙的定是如通的》
               空格 材二// 赫鲁晓夫写道:(东德领人)里希求我们支援劳动力。当,我们应当给予助,能是些辅,我们自己也很缺熟练工。国总统肯尼对柏林墙的立场可以解释为:如果把意志民主共和与外部份完全隔离开来,东德度种制度的竞中将到失败。
              20世纪的与和平
              根据材料一、结所学知识,归纳柏墙件的影响。
            • 6. “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内容上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B.在范围上遍及世界各大洲,具有真正的全球性质
              C.在组织上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走向跨国行动
              D.在方式上只限于游行示威
            • 7.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部分)

              时间

              得主

              角色

              领域

              1919年

              伍德罗·威尔逊(美国)

              时任美国总统、国际联盟的最初倡导者

              国际组织

              1920年

              莱昂·维克多·奥古斯特·布尔茹瓦(法国)

              国际联盟理事会主席,法国议会主席

              国际组织

              1921年

              卡尔·亚尔马·布兰廷(瑞典)

              时任瑞典首相

              国际组织,和平运动

              克里斯蒂安·劳斯·朗格(挪威)

              各国议会联盟秘书长(布鲁塞尔)

              和平运动

              1933年

              诺曼·安吉尔(英国)

              国际联盟执行委员会成员,作家

              军备控制与裁军

              1934年

              阿瑟·亨德森(英典)

              1932年裁军会议大会主席,前外交部长

              国际组织,军备控制与裁军

              1935年

              卡尔·冯·奥西茨基(德国)

              和平主义者,记者

              人权,军备控制与裁军

              ——摘编自百度文库

              (1) 根据材料,概括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对象的特点。(6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1933年至1935年诺贝尔和平奖评奖的主要因素。(9分)

            • 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战以后,德、 日两国对二战历史的态度迥然不同,与德国谢罪赔偿,对战争的罪责和历史教训做深刻反省不同:日本却歪曲历史事买,为军国主义招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遭受德国法西斯侵略损失最大的国家是苏联,其次是波兰和法国。苏联在战后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很快成为另外一个超级大国。而法国也很快恢复了欧洲强国的地位。两个与德国积怨很深的国家的军事力量远远在德国之上,并对德国索赔和惩罚方面持严厉的态度。坚决地追捕和镇压漏网战犯,坚持不懈地向德国索要战争赔偿,犹太民族也不屈不挠地向德国进行索赔斗争,波兰和捷克对德国在二战历史问题上采取严正立场。

                 在中国,国民党统治集团在战后不久就发动了内战,没有来得及及时清算日本侵略罪行。1951年,美国一手导演在旧金山通过了片面的对日和约,实际上取消了日本的赔偿。台湾蒋介石政权与日本签订“中日和约”,表示“中华民国自动放弃旧金山和约第十四条甲项第一款日本国所应供应之服务之利益。”……日本不仅没有分裂,反而强大,而遭日本侵略危害最惨烈的中、朝、越三国却因冷战的原因而长期分裂,这是没能制止美国纵容日本,没能彻底清算其战争罪行和追索战争赔偿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一扈明丽《德国和日本对二战的不同历史态度评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德、日两国对二战历史的不同态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两国态度不同的原因。

            • 9. 反战和平运动由来已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有:

              ①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②参与阶层主要是学生 ③具有全球性特征 ④由分散走向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0. 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呈现新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只是单纯的反战、反核运动。
              B.内容上以反核为中心
              C.波及范围广、具有全球性质
              D.组织上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走向跨国行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