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中细长的树干代表战争中受到严重摧残的欧洲,在夹板的护持下已复苏、开花。图中的夹板代表的是

              A.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欧洲共同体
            • 2.

              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北约的成立“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是。

               

            • 3.

              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
            • 4.

              (26分)近代以来随着中西文明交流的深入与扩大,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在不断地变化之中。2014年3月下旬习近平主席对欧洲友好访问期间多次发表演讲,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一个文明、和平、真诚的现代中国形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精美而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瓷器、传教士的书简和夹杂着道听途说的《马可·波罗游记》,18世纪中期以前三四百间的欧洲人就是从这些途径来了解中国的。传教士眼中那个“酷似古罗马帝国的中国”走进了欧洲人的脑海。中国这个词儿,对启蒙运动的精英来说,是一种力量,是“旧秩序的卫道士和蔑视者之间的赌注”。一个被乌托邦化了的中国成了欧洲知识界借来反封建和反宗教专制的利器。

              材料二:1792年,英国外交官马戛尔尼携带英王信件出使中国,把一个行将覆灭的中国形象带回了西方。此时的欧洲不再需要一个乌托邦式的中国。40多年后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形象一落千丈。自那时起到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将中西关系史上的这个时期称为“轻蔑的时代”。一个当年被描述成花园的王国变成了“满街是开口粪池和垃圾”的肮脏之国,而穿着丝绸、捧着青花碗的中国人也变得贫穷、猥琐和丑陋不堪。

              (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有何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8分)

              材料三:尽管“红色中国”也曾随着斯诺、史沫特莱等人的著述,让一些西方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少了一些灰暗色调,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和冷战,却又一次将中国的形象推向了阴暗的极端成为恐怖和邪恶的象征。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五十年代中国形象再次变化的原因。(2分)从国际关系演变的的角度推测西方人的上述认识最有可能于何时发生改变并说明原因。(4分)

              材料四: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现代中国让西方人产生了很多疑问:为什么中国经济会突飞猛进?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姚明那样球打得像NBA球员一样好的明星?中国会不会把全球的石油用光?……这当中有好奇、羡慕,也夹杂着猜疑与不安,中国的形象正因此而变得更加复杂、多元、丰富,不像中有相似,相似中有不像,西方人再也无法用非好即坏的标尺或简单的符号来看待中国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历史上西方看中国:从天堂到丑陋不堪》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自身的角度分析让西方看中国的眼光变得复杂、多元、而丰富的因素。(6分)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就如何消除西方中国的猜疑与不安提出你的建议。(4分)

               

            • 5.

              (22分)“二战”后的世界是一个“精彩”与“无奈”并存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出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在经济上的哪些意图?(4分)为此,美国对欧洲采取了什么重要的经济举措?(1分)

              材料二  雅尔塔体制既是大国对战后世界所做的安排,是战后世界政治地图(如美苏势力范围划分)、政治体制(如联合国安理会“大国一致”原则)、经济体制(WB、IMF、GATT)的总称,那么,我们据此得出的结论就应该是雅尔塔体制没有瓦解。即使苏联解体了,雅尔塔体制仍然在规范着世界政治、经济运转秩序。

              (据杨和平《雅尔塔体制瓦解质疑》)

              (2)雅尔塔体制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2分)近年我国学术界对雅尔塔体制主要有“已经瓦解”、“依然存在”两种观点,你倾向于哪一种?试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理由。(5分)

              材料三

               

              (3)二战后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试从图中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10分)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 6.

              下图反映的政治形势对世界市场市场的影响是

              A.利于世界市场的整合
              B.引发世界性经济大战
              C.造成世界市场的分裂
              D.断绝彼此间经济交往
            • 7.

              有人说:“布雷顿森林体系虽为美元霸权提供了国际制度的平台,但美元霸权地位的真正起步却缘于冷战开始之际的马歇尔计划”。材料表明

              A.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元霸主地位起步的标志
              B.马歇尔计划有利于西欧经济的复苏和一体化
              C.布雷顿森林体系为马歇尔计划实施提供保障
              D.马歇尔计划对于美元霸权地位的确立更关键
            • 8.

              赫鲁晓夫曾强烈反感甲壳虫乐队,他说“苏联青年不需要这种刺耳的垃圾”,甚至宣称:“从萨克斯管到弹簧刀仅有一步之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良知复兴”运动在苏联受挫
              B.苏联拒绝无用、堕落的音乐形式
              C.经济结构决定苏联的消费水平
              D.政治是影响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
            • 9.

              2013年3月5日,朝鲜宣布1953年签订的《朝鲜停战协定》“完全无效”,并全面停止朝鲜人民军板门店代表部的活动。下列有关《朝鲜停战协定》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

              ①双方在朝鲜停止一切敌对活动

              ②双方以北纬38度附近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

              ③协定生效后60天内遣返战俘

              ④双方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成立朝鲜和韩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0.

              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事年表

              1939年8月23日 

              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1945年8月8日 

              苏联对日宣战

              1939年9月1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88年6月-7月

              苏共19次代表会议,首次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一件的多元化

              1941年6月22日 

              苏德战争爆发

              1942年1月1日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942年7月-1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89年-1990年

              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14个发生民族骚乱和流血冲突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

              1945年4月30日 

              苏军攻克柏林

              1991年12月

              苏联正式解体

              材料二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1)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8分)
              (3)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8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