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5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1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图2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
              (1)图14中欧洲政治格局有何特点?造成这一格局的基本矛盾有哪些?比较上面二图指出同盟国内部有何重大变化?说明了什么?(7分)
              (2)据图15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从图中可以看出,同盟国作战面临的最不利条件是什么?有何影响?(8分)
            •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人称“梁二总统”的梁士诒就敏锐地觉察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大好机会,并正确认识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袁世凯先是准备派兵参加欧战,但日本听到风声后由于害怕中国参战将使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增强不利于日本在华利益,先是在外交上极力阻止,不果后竟然使用武力威胁。在日本的蛮横威胁下,梁士诒不得不想出用“劳工参战”的新方法。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熙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美国某报刊则评论道:“一战赴法华工乃中国派往世界的信使,他们回国后将成为传播欧洲文明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桥梁。”同时他们也把中国的太极拳传到了欧洲。也有人这样评论这些华工:“中国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的,而是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
              (1)根据材料,分析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中国采取“劳工参战”方式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期间华工兵团的作用。(7分)
            •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缺陷,这引起了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先进的中国人对国家前途的深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陈独秀)把西方国家划分为帝国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国家,而自由民主的典范就是法国,他认为欧战是正宗欧洲文明——法兰西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变种德国军国主义之间,即正义与邪恶的较量。陈独秀说:“德意志以军国主义为厉世界,吾人之所恶也,列国讨之,亦以尊重自由正义与和平,不得不掊此军国主义之怪物。”他还特别指出,法兰西人“嗜平等博爱自由,根于天性,成为风俗也,”他们参战是“为平等博爱自由”而战。
              材料二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严酷的事实教育了陈独秀,使他开始认识到协约国标榜的公理的虚假性,从而不得不相信协约国不是“天使”,巴黎没有“公理”。此时陈独秀的观点开始有了较大的变化,他愤然质问巴黎和会“公理何在”?并对威尔逊深表失望,(陈独秀)说“威尔逊总统的平和意见十四条,现在也多半是不可实行的理想,我们也可以叫他做威大炮”。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试论陈独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
              (1)结合材料一,指出陈独秀对一战性质的认识,你是否赞同这种认识?原因何在?(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何在?(6分)
            • 4.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目前欧洲军事竞赛的根本动机是什么?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他国实施政治压力;作为一个竞争单位,国家的最终优势总归于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一方,弱者碰壁,就像任何其他形式的生存斗争一样。
              ——诺曼•安吉尔《大幻影》(1909年)
              材料二 作为判断一场争执的是非对错的法庭,战争是残酷、不可预测而又代价惨重的……让那些深信战争能够裁决正义的人牢记,战争的结果可能更少依赖于交战双方的正义,而更多依赖于交战双方的狡猾奸诈。而战争的代价则是昂贵的。一千万名死者和两千万名伤残者……正是此案出具的用以判定罪责和处罚双方凶手的可怖判决书。
              ——大卫•劳合•乔治《战争回忆录》(1933~1936年)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军备竞赛”产生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并说明理由。(不得摘抄原文)(7分)
            • 5.
              材料一  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质上是一场发生在欧洲的战争,但是它在许多难以预料的方面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早在1915年,"以工代兵"计划就已经在酝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大量华工在欧洲与协约国并肩战斗。……在此意义上,正是这些目不识丁的农民成为中国致力于创建新的国家认同的前驱。他们的血汗、牺牲和生命为中国外交官在巴黎和会上争取国际承认、为中国登上世界舞台和实现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凭借。 中国最终正式参战时,自然怀有许多参战目标:短期目标是获得协约国的财政援助、收复山东主权以及德奥利益范围;长期目标就是中国要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尽管参战所得没有完全达到中国领导人最初的参战期望,但是中国至少能够出席战后和平会议,从而使中国的命运引起世界的关注,并且在战后和平会议上参与世界新秩序的创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1919年的中国与1914年的中国有着天壤之别,其不同之处体现在社会、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和国际化》
              材料二 以下为有关中国参战"以工代兵"的相关资料
              1918年《晨报》的一篇文章所言,“大战即终,十九世纪文明告一段落,而二十世纪文明方从兹发展。换言之,即世界由旧时代而移入新时代。”“故我国民果欲为适应时势之国民,第一须求得有方针之教育,第二须其方针无背于世界之新潮,否则惟有自归淘汰而已。此则吾人所应大觉悟者也”。
              1917年8月,中国正式向德奥宣战。中国甫一宣战,即宣布中国同德奥两国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随之废除,并收复德奥在中国的租界,终止支付德奥庚子赔款。更重要的是,德奥在中国的治外法权也被中国一概取消。
              蔡元培写道,“中国有幸吸收欧洲文明。在欧华人就是中国学习西方文明的前驱。”
              1919年1月,李石曾和吴稚晖成立了留法勤工俭学会,该会帮助了许多中国未来的领导人到欧洲勤工俭学.
              李大钊宣称,“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一战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是劳工主义的胜利” 根据李永昌先生的研究,一战后风靡国人的两大口号“公理战胜强权”和“劳工神圣”实乃源于中国参战及派出华工。
              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一战“以工代兵”的华工对近代中国的积极影响(12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评述中国参加一战的影响.(8分)
            • 6.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870年前,军队中死于疾病的人数通常都要超过死于战斗的人数,比例约为5:1。1918年,这个比例倒转过来了。……运输的改进使军队(至少在西欧)处于极端困难境地的时间不超过数周。这样就可以安排休息与体力恢复。最后,除了某些可怕的例外,入伍的公民把人道标准带进了军队生活,对战场上的平民百姓,对敌人,都以人道主义相待。另一个结果,甚至在前线的士兵们的生活条件,也是他们的前辈无从嫉妒的。按顿吃饭,饭菜不错。多亏附属的军事服务部门的发展,许多士兵实际上生活得比在家里好。
              材料二:到了20世纪初,工人阶级对于军国主义化的国家主义的反响已经等同于对社会主义的反响,能把这两种思潮搅到一起的人便成为其中最成功的政治领导人。工人阶级冲破各国边境联合起来的呼吁,在1914年吹起的喇叭声中随风散开了。……之前,某些思想家曾以为20世纪的战争将是速战速决的。可是,1914年启端的战争,具有公众热诚、公众期望、公众义愤的威力……欧洲各国人民全部武装起来,并已承受了可怕的牺牲,是不会只作出一点小调整以保持权力平衡就罢休的。……很快,两个海军大国英国与德国,抛弃了三百年来有关海战的种种限制,即:海上封锁须严格限于可用来从事战争的物资。……交战双方的社会都经历着同样的变化,政府不得不接受工会作它的伙伴,并承认了工会的权利与它在社会上的地位。
              ——以上材料均摘自(英)迈克尔·霍华德《欧洲历史上的战争》
              (1)依据材料一,概述民众对一战的态度,并分析其成因。(7分)
              (2)依据材料二,简析民众与一战的关系。(8分)
            • 7.
              (12分)近代以来,民族主义思潮逐渐形成并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的,因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由公民组成……但是,随着1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但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族主义在近代西方社会发展中起的作用,结合史实加以说明。(8分)
              材料二 须知要拒外人,须要先学外人的长处。于今的人,都说西洋各国,富强得很,却不知道他怎么样富强的,所以虽是恨他,他的长处,倒不可以不去学他……须知必定用文明排外,不可用野蛮排外。——陈天华《警世钟》(1903年)
              (2)材料二体现了陈天华什么样的民族主义情结。(4分)
            • 8.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法国将重要工业区阿尔萨斯(贝尔福地区除外)和洛林东部连同梅斯要塞割让给德国;法国向德国支付50亿法郎赔款,分3年付清;德军得以留驻法国,直至法赔款支付完毕为止,军费由法国承担。
              ——《法兰克福和约》(法国与德意志帝国为结束普法战争而缔结的和约)
              材料二 阿登纳(曾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认为,“即使处于民族国家的年代里,这个欧洲的政治和精神的生活基础也是共同一致的”。他还厌恶军国主义的“普鲁士精神”,反对极权,认为是极权把国家和人民引向灾难。……认为解决德法争端的途径是“在经济领域中建立起共同的利害关系”。
              ——《论二战后阿登纳德法和解思想的产生及意义》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法兰克福和约》对法德关系的影响,并举例说明。(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阿登纳认为影响法德关系的原因,并结合所学评析阿登纳提出的处理法德关系的主张。(9分)
            • 9.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893年,法俄两国签订《俄法协约》。协约规定:如果法国遭到意大利的进攻,或俄国遇到德国和奥匈攻击,对方应以全力支援。1904年英法两国签订协约。1907年8月31日,英俄签订协约,调整了两国在争夺殖民地上的矛盾。英、法、俄三国协约最后形成。
              材料二 第1条 缔约各方应个别地或集体地保证按照以下条款的规定,德国和比利时间、德国和法国间的边界领土堆持现状,按照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上述边界不受侵犯,以及上述条约……关于非武装地区的规定得到遵守。第2条 德国和比利时,同样德国和法国相互约定双方彼此不得攻击和侵犯并且在任何情况下彼此不得诉诸战争。
              ——《洛迦诺公约》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三国协约成立的背景。(7分)
              (2)分析三国协约成立、《洛迦诺公约》签署分别对欧洲局势产生哪些影响。(8分)
            • 1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
              (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5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