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重要事件中其推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                世界日益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

              B               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深入开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               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形成垄断大企业

              D               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2.

              (10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诺门坎事件亦称“哈拉哈河战役”,是1939年日本和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军队在中蒙边境诺门坎地区发生的一次大规模武装冲突。1939年5月11日,蒙军和伪满洲国军队在该地区发生冲突。5月12日,日、苏军队在哈勒欣河附近的诺门坎地区激烈交战。28日,侵华日军进入争议地区,向哈拉哈河推进,遭苏联和蒙古军队阻击。7月2日,日军再次进攻,强渡哈拉哈河,攻占巴音查干。经3天激战,日军撤回哈拉哈河东岸。事后,日军又多次进攻,均被击退。8月20日,苏联和蒙古军队转入进攻,23日包围日军主力,至31日全歼该敌。9月,日军在空战和地面战斗中连遭惨败。16日,双方停火。日本从此放弃北攻苏联的计划,南下东南亚计划占了上风。苏联也因应付欧洲战场的军事行动而无暇东顾,直至1945年8月苏军在东北发起对日军的远东战役前,日苏双方再未发生大规模军事对抗行动。

              ——整理自《诺门坎战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诺门坎事件发生的重大历史背景。(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诺门坎事件对日本二战战略的影响。(6分)

               

            • 3.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3月14日夜间德国占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这一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正开始,其正式开始则是同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1939年3月标志着一个历史转折点,研究国际事务者从这个转折点环顾四周,是会得到教益的。但如仅限于此,既不瞻前,又不顾后,则纵然有此有利的立足点,也仍然会产生错觉。因为,从较长远的前景来看,选定任何一个标志着战争爆发的准确日期这样方便的做法似乎是必要的,但却会人为地歪曲历史真相,实际上,世界是逐步地滑进第二次大战的,这一可悲的过程绵延了足足十年以上。这个终于蔓延到整个世界的慢性折磨过程,实际上开始于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满洲的战争行为,而于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珍珠港才达到顶点;因为,这场战争截至这一天止,当时的七大强国虽已有六个成为交战国,但在美利坚合众国也被卷入之前,还没有成为一场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大战。

              ——摘自阿诺德·托因比《1939年3月的世界》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1939年3月德国占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世界是如何“逐步地滑进第二次大战的”。(9分)

               

            • 4.

              如图是反映二战后某重大政治事件的漫画。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有

              ①表达作者对该政治事件的否定态度

              ②该政治事件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③反映丘吉尔对希特勒执行“海狮计划”的不满

              ④作者创作此漫画的目的有可能是反对战争重起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 5.

              战期间,英美盟军相互配合的军事行动加速了二战的顺利结束。以下属于英美盟军军事行动的有  ①西西里岛登陆 ②易北河会师 ③诺曼底登陆 ④冲绳岛战役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战役。下列表述与图所示战役信息相吻合的是

              A.该战役前德国已经失去了战场主动权
              B.该战役是苏德战争中最为激烈的一次
              C.战役的结果宣告德军“闪电战”破产
              D.战役过程中发生了规模极大的坦克战
            • 7.

              有一本学术著作曾写道:“希特勒曾经答应仅仅是咬上一口,结果却把全部都吞了下去。接着,他夺取了立陶宛的梅梅尔,同时要求获得但泽和波兰走廊。”希特勒“全部都吞了下去”的是

              A.埃塞俄比亚
              B.奥地利
              C.法国
              D.捷克斯洛伐克
            • 8.

              如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国领导人在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上的合影。这次会议的最主要议题是(  )

              A.战后共同处置德国
              B.成立联合国
              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共同对日作战
            • 9.

              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得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恶魔说几句好话”’。这反映出丘吉尔

              A.愿意承担绥靖政策失败的责任
              B.希望尽快开辟第二战场
              C.认为支持苏联符合英国利益
              D.力主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 10.

              (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研究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事务,必须从1929 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入手。这次危机主要殃及先进工业国家……中国贸易从来没有超出国际贸易总额的一个很小份额,而外国在中国的投资,与在日本或在欧洲国家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作为一个以白银作为法定货币经济的国家,中国起初没有受到工业国家间危机的影响。……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外贸量在1929—1930 年之间保持稳定,而在1930—1931 年之间则增长20%以上,1929 年,新的关税税则生效——这是国民政府采取断然外交政策的产物——海关税收增加了一倍多。此外,1930年后改以黄金代替白银征收进口税,使政府从国际市场银价波动的影响中解救出来。……在工业国家正经历严峻的苦难时,上述种种导致了相对的稳定感……。

              ……按日本改革派——陆军军官、右翼反对派、某些知识分子以及通常对领导不满的人——的观点,……如果日本要继续作为一个能生存下去的国家,唯一可行的解决办法似乎就是大胆地将中国置于日本的彻底控制之下。……这一过程开始于19 世纪末,而日本的几代人逐渐认为这种控制是必要的。然而这种支配势力有许多因素。一个是军事和战略的,与日本的实力与其他强国实力的对比有关。他们认为中国之所以重要,并不在于它自己有权利成为一个军事强国,而在于它可能成为日本面临的潜在敌人,特别是俄国的一个基地。第二个是地理和经济的,反映了一个缺乏自然资源和完全依赖外贸的国家的生存条件。很简单,中国曾经是大豆、铁、棉花和其他货物的主要供应者,同时还是占日本出口总量1/5 到1/4 的市场。第三个因素更多是心理和文化的。日本人认为,作为一个曾成功地进行自我变革来领导其邻国,特别是中国,走向类似的变革道路。最后,也许比上述因素更为重要,是国内因素:以这样的方式来理解国内与国外事务之间的联系,要求强硬的外交政策只不过是重新调整国内社会和政治优先事项的运动的反映。…… 

              ——材料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在世界经济危机出现时拥有相对稳定感的原因。(12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日本改革派解决危机的办法。(12分)

               

            0/40

            进入组卷